白象街:当年重庆第一街
发布时间:
2019-10-09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李正权
白象街:当年重庆第一街
(图片来自网络)
春节逛街新去处
春节将至,如果你想逛街,融创白象街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融创白象街位于太平门与储奇门之间,南临长江,保留着可以形象反映重庆母城文化、开埠文化、民国文化、陪都文化等的文物遗址十多处。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此处拥有三座。曾被掩埋的人和门(闭门)重见天日,古朴依旧。药材公会那栋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楼房,经修复后更亮丽。重庆首任总商会会长李耀庭公馆卜凤居,展现重庆开埠百年的沧桑。徜徉在那街区里,你可以找到行街、顺城街之类的门牌,感受老重庆的风采。
融创白象街是白象街的延伸。包含了从望龙门到储大开发奇门一大片街区。当年重庆城著名的四方街、洋关巷、邮局巷、九道门、双巷子、羊子坝都被囊括其中,面积近半个平方公里,是重庆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一个展示项目。
(图片来自网络)
青狮白象锁大江
融创白象街搭的是白象街的“便车”,真正有意味的是老白象街。老白象街在融创白象街东侧,位于望龙门和太平门之间。相传,那城墙边原来有一尊巨石,像一头象,取名白象石。白象在北岸,而南岸又有狮子山,于是就有“青狮白象锁大江”的说法。其实,那一带江面宽阔,“白象”靠上游,“青狮”靠下游,并没有完全相对,不可能“锁”住大江。那白象石下原有一池,取名白象池。不过,早在清乾隆年间,白象池就已经废弃。辛亥革命之前,重庆城的中心一直在下半城,现望龙门、太平门那一带特别繁荣,那“白象”附近很早就形成街道,于是就叫作白象街。
当年重庆第一街
重庆开埠后,外国人纷纷来到重庆,开航运,设洋行,办工厂,做生意。但国人与清政府都是极爱面子的,除领事官员外,其他外国人只准住在南岸,洋行、公司、工厂、库房之类也只准在南岸开设,外国轮船也只能停靠南岸。那时,南岸还很荒凉,要做生意不可能不进城来,做生意也还免不了要和官府打交道。从南岸进城,当然可以走朝天门,但朝天门两江汇合水太急,坐木船不仅危险而且太花时间。走东水门爬坡上坎不方便,而官府大都在太平门城内,因而一般都走太平门,从而使太平门更加热闹。
外国人懒,经常跑好累,于是就在城里设办事处,招聘中国人当买办。太平门进城右侧的白象街,靠近重庆府衙,重庆海关当时就设在白象街,于是就被盯上,一条街上修建了好多的洋房子,成为买办、商行的办事驻地。英国怡和公司和太古公司、美国大来公司、日商日清公司等相继入驻,后来,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等国内龙头企业也在这里落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宋育仁在白象街创办了重庆第一张报纸《渝报》。1921年,《新蜀报》也在白象街创刊,肖楚女、陈毅等人都任过这张报纸的主笔。抗战开始后,《大公报》迁到重庆,总编辑王芸生就居住在白象街。大概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卞小吾、杨沧白等人集资在白象街上创办了东华火柴公司。在相当一个时期内,白象街都是重庆城建筑最豪华的街道,可称为重庆第一街。20世纪30年代修公路,白象街偏离了主干道,才变成一条僻静的小街,这也才使那些洋房子大多保留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风雨百年有遗韵
白象街长约500米,分为东西两段,其西段主要是洋房子,但这些洋房子又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优点,大多都采用了花格门窗,雕刻镂空,相当精致。以现存的“江全泰号”为例,这幢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的四层楼老式洋房,虽然已历经一百多年风雨洗涤,但从那厚重而沧桑的墙面,从那青砖叠垒而成的圆形窗台,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中西合璧的优雅,可以想象起当年的繁华。而白象街东侧则是重庆城的传统民居,既有吊脚楼,又有板壁房,还有大杂院。当年,如果你穿过白象街东侧的一条小巷,来到街背面,就可以看到好几幢典型的吊脚楼。那吊脚楼的“脚”立在城墙外的悬崖陡坡上,相互挤着,显得相当的牢固。
(图片来自网络)
依山建房成网红
白象街东段的白象居大厦,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地基下在长江边,高达24层,体态相当庞大。20多年前还穷,这样的楼房竟然没有电梯。不过,由于依山而建,有三个出口通向三条街道。从解放东路进去,是第15层,上面还有9层。下到第10层,有平台可以通到白象街。下到最底层,出去就是长江滨江路。也就是说,住户要上街要出门,可以只爬9层楼。对当年的重庆人来说,这当然不在话下。这样的经验,好像还上过中央电视台,还被推广过。虽然现在不设电梯已经过时,但白象居大厦却可以作为重庆建筑史的一个过程、一个例证,值得保留。好笑的是,近年来,这样的建筑竟然成为“网红”,每天都有好几拨外地人来参观,来体会,来感叹。白象居大厦甚至成为一个旅游景观,真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白象街东侧就是望龙门,那儿还有望龙门缆车遗址。逛街后,顺着那石梯往江边走,就可以看到。抗战时期,日本飞机三天两头来轰炸,城里人往南岸迁移,两岸来往人更多,望龙门渡口特别兴旺。从望龙门江边进城,要爬很大一面坡,于是便在那儿修建了重庆第一条缆车。在中国,这也是第一条。那缆车道虽然不足200米,上下高差却近50米,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操刀设计。1944年7月动工,第二年4月竣工,5月16日正式通车。望龙门缆车运行了近半个世纪,修长江滨江路的时候才废弃,其遗址已经被列入省级文物进行保护。
作者简介:
李正权,1950年生,重庆人。当过知青,做过工人,搞过管理,干过编辑,现退休,已出版《质量心理学概要》《建筑心理杂谈》《青春从文革战火走过》《重庆地名杂谈》《九开八闭重庆城》等20余部(含与人合作)专著,发表论文数百篇以及小说、散文等上千篇,多次获重庆市社科科研成果奖。
资讯,白象,重庆,龙门,公司,太平门,可以,南岸,当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