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弹子石的千年传说和百年荣辱

弹子石的千年传说和百年荣辱

作者:
重庆李正权
来源:
印象重庆网
2019/10/09
浏览量
【摘要】:
说明:昨天说了洪崖洞,今天再说弹子石。国庆节期间,那新修的弹子石老街竟然也成了网红之地,其实那老街并不老,真正的老街早在20年前就已经拆除。不过,假古董也是古董,可以让人们多少有个印象,可以激起像我这样的人一点记忆。

 

弹子石的千年传说和百年荣辱

李正权

 

  说明:昨天说了洪崖洞,今天再说弹子石。国庆节期间,那新修的弹子石老街竟然也成了网红之地,其实那老街并不老,真正的老街早在20年前就已经拆除。不过,假古董也是古董,可以让人们多少有个印象,可以激起像我这样的人一点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

  弹子石的传说

  站在朝天门广场上,向东北方望去,长江嘉陵江汇合后,被一处突出的碛石挡了一下,那主流水只好改变流向,从东岸折向西岸,继续浩浩荡荡奔向远方。那突出的碛石就是弹子石。

  传说大禹来到江州,与涂山氏一见钟情,但婚后第三天就告别妻子,继续出门治水,久久没有回家。涂山氏思夫心切,便到江边寻夫。江水滔滔,不见大禹踪影。盼来盼去,天长日久,涂山氏竟然化成了石头。那就是正对两江交汇处江中的夫归石(呼归石)。大禹治完水回来,见涂山氏已经化作石头,十分悲切,痛哭流涕。见见天晚,大禹突然站起,大喊一声:“启!”那声如滚雷,江水为之倒流,身后的碛石也应声而开,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从那石头中滚了出来。大禹抱起孩子,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启”,也就是后来夏朝的开国君主夏启。后来,那碛石就被人称为“诞子石”。再后来,“诞子石”就讹传为弹子石。

  如今,夫归石因整治航道已经被炸毁,弹子石也因修建南滨路而改变了原来的风貌,但作为地名的弹子石却保留下来,成为一段美好传说的见证。

  王家大院的辉煌

  嘉陵江几乎是成直角汇入长江的,全靠夫归石、弹子石阻拦,才使江水转向东流。由于弹子石的阻拦,其下游形成了王家沱、窍角沱。那沱里便于停船,那江边逐渐形成街市,与朝天门、江北城鼎足相望。

  却说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有王姓人家来到重庆,在弹子石下游的沱湾处安家,那沱湾就被称为王家沱。王家后人王信文因经营食盐有方,发了财,在王家沱大兴土木,建成规模恢弘的王家大院,同时开办钱庄、粮油行、绸布庄、医馆、建筑、家具、百货等铺面栈房,专人统管,总称为“谦泰商号”,那旁边的街道也就取名谦泰巷。

  

 

(图片来自网络)

  那王家大院分上院和下院,开有11道大门。下院直通王家沱码头,系盐号所在地,院内有大晒坝,还有堂屋、厢房、天井。上院人称“花朝门”,为王氏祠堂,但那些房屋却闲置着,基本没有使用。王家还在江边路上建有一座两层楼的洋房,雕栏玉砌,玲珑典雅,豪华气派。王家还设置了私家花园,有圆门开合,有花径草道,翠绿盎然,幽雅别致。王氏家族大家庭群居,年年添丁加口。鼎盛时,住在大院的王家大小人口竟然高达96人。

  王信文曾被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他还在弹子石正街上建有诰封牌坊,牌坊上刻着“诰封奉政大夫王信文妻宜人钟氏”的金字,可见其当年的显赫。

  清末民初,重庆城的有钱人纷纷在弹子石修房建屋,除了王家大院,还有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等十多处别墅大院,成为当年的富人区。

  

 

(图片来自网络)

  王家沱的日本租界

  甲午战败后,中日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使日本得到了在重庆开埠和在川江航行的权利。日本又强夺王家沱为租界,于1901年正式设立,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租界。

  租界里,日本设巡捕,开工厂,建码头,办学校,兵轮游弋江面,士兵耀武扬威,俨然一个小日本国。日本人对租界内的华人则任意凌辱,无故毒打,甚至抓捕杀害。清政府对租界丧失了主权,对日本人的嚣张不敢过问。但重庆人民义愤填膺,恨之入骨,多次罢工罢市罢课,要求收回日租界。1931年9月,王家沱租期30年到期,重庆78个团体筹备成立了“四川各级(界)民众自动收回王家沱日租界运动大会”。适逢“九一八”事变,数万民众集会游行示威,对日租界进行“经济绝交”(经济封锁),不许日船靠岸,不为日本人干事,使在渝日本人陷入“米炭既无人售给,而雇工亦相继辞走”的困境,无法维持生活。10月22日,日本人只得乘军舰灰溜溜撤离重庆。两天后,刘湘派军警接管王家沱。

  

 

(图片来自网络)

  1932年《松沪协定》签订后,国民政府同意日本侨民“仍拟租借该地”,日本派领事岩井英一以恢复商务为名,率领比良号军舰卷土重来,日本人又回到王家沱。直到l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重庆警察局才重新接收日租界,王家沱才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图片来自网络)

  弹子石的开发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庆被迫开埠后,清政府为顾全面子,只准外国船只停泊南岸。外国船只有货物要上下,外国人要上岸来,致使弹子石一带繁荣起来。1901年,日本强租王家沱为租界;同年,法国在弹子石设立水兵兵营。重庆最早的一些工厂企业也纷纷设在弹子石,使弹子石成为重庆最早的工业区。重庆历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工业企业森昌泰洋火公司创办的火柴厂,就建在弹子石。开始,弹子石的街区还仅限于江边一带。随着人口增多,便向坡上发展,使弹子石形成典型的云梯街道。那云梯两侧,布满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如吊脚楼、土墙房、砖柱木楼、洋房子、石库门小院、欧式别墅……体现出重庆民居建筑兼收并蓄的风格特征。

  

 

(图片来自网络)

  弹子石位于南山下,本是长江的三阶台地,与大石坝、鸡冠石等连成一体,地势平坦,便于建设市场,于是又逐渐形成南岸的商业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弹子石街上几乎天天人流如织。洋商、洋行以及工厂的外国人也来赶场,甚至吹着洋号,打着洋鼓,推销商品,成为重庆一大“西洋镜”。

  解放后,弹子石的工厂、学校增多。1958年,海(棠溪)弹(子石)公路修通,弹子石交通更加方便,但与市区主要还是靠轮渡沟通。一发沙水(洪水),一打雾,那江边就挤满等待过江的人。一直到本世纪初,那过江轮渡才逐渐停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作为重庆中央商务区GBD“金三角”的组成部分,弹子石正在大开发中。到2020年,弹子石地区将建成年税收亿元大楼10栋,引进世界或全国500强企业总部10家,引进各类金融企业60家,金融及商务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今年6月1日,长达1公里的弹子石老街正式开街。在这条原址复建的老街里,你可以欣赏到“一街两埠四院十景”构成的独特景观。漫步老街,回味百多年来弹子石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感叹,更让人欣喜。

  

 

(图片来自网络)

  一街两埠四院十景

  一街:弹子石老街

  两埠:下江、上埠

  四院: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

  十景: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

  不过,修复的这些古董几乎都是假的。要看真正的古董,就去那法国水兵军营吧。要看重庆真正的老街,就去下浩吧。

  

 

  作者简介:

  李正权,1950年生,重庆人。当过知青,做过工人,搞过管理,干过编辑,现退休,已出版《质量心理学概要》《建筑心理杂谈》《青春从文革战火走过》《重庆地名杂谈》《九开八闭重庆城》等20余部(含与人合作)专著,发表论文数百篇以及小说、散文等上千篇,多次获重庆市社科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