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历史的空白 助力卫生事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9-30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龙代洪
昌都,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昌都,康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昌都,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地。
她们,身担重任,脚踏实地,用努力填补空白。她们,全力以赴,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医德医风。她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用成绩证明一切。

医院全景
身担重任 全力以赴
援藏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治边稳藏的重要举措。昌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藏东安定的晴雨表,是全藏稳定的一根神经,素有稳藏必先安康之说。
医疗援建是昌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需求。近年来,昌都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临床血液供给常年依靠重庆市血液中心支援保障,而昌都市也是全国所有地市中唯一一个还未开展采供血业务的市级地区。
谢菁,重庆市血液中心副主任护师,作为重庆市第九批医疗援藏队专业人才,带着心愿和梦想,来到了雪域高原,积极为藏区输血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张琴,2006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当一名无国界医生成了她的最高梦想。几个月前,刚听说有这次援藏的机会,她积极的报了名。
谢菁和张琴来到昌都,就爱上了这个地方,特别是这里淳朴的民风,美丽的风景以及众多暖心的关怀,两人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所学所为建设好昌都中心血站。

谢菁手把手的教授学员如何采血
脚踏实地 雷厉风行
时间紧,任务重。谢菁和张琴毫无畏惧,
血站开展采供血活动,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没有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的,不得开展采供血活动。可见,拿到《血站执业许可证》,对于昌都市中心血站的建设意义重大。
刚到昌都,两人就从业务管理、人员培训到实验室布局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昌都市中心血站复审验收准备工作。一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援藏期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三个月时间,但谢菁毫无
保留地把内地的先进技术和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传播给了昌都市中心血站。张琴加班加点整理体系文件,仪器的确认等,并利用空余时间对站内护士讲解一些生物安全知识等。两人的努力与贡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其他援藏同志的配合下,谢菁、张琴克服了高原环境带来的诸多困难,在昌都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昌都市中心血站顺利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卫健委组织的血站执业验收复审,于2019年8月30日,拿到《血站执业许可证》,正式具备血液采集与制备等资质。

一丝不苟,精心采血的谢菁
以身作则 奋勇当先
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德医风。
“就把我当病人,扎针吧!” 谢菁的话语从容淡定,随即将衣袖晚了上去。
针对血站技术薄弱和缺乏工作经历的状态,对工作人员特别是几位刚从学校毕业才踏入血站工作岗位的藏族小伙子和小姑娘进行细心教导,耐心教学,谢菁甚至亲自伸出胳膊,让他们练习扎针,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穿刺技术。
练习穿刺技术的那几天,谢菁胳膊上好多针眼,大家看了都心疼,但是只要大家的技术不到位,她就让大家继续在她胳膊上练习扎针。也许是大家于心不忍,也许是大家悟性高,也许两者兼有,昌都中心血站这批新人的穿刺技术提高的特别快。“总不能让他们把来献血的人当靶子啊,那不符合医生的职业道德。”事后,谢菁笑着说。
工作之余,利于空闲时间,谢菁、张琴不畏辛苦跑遍昌都市各大医院各个病房和步行街对市民做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接近500份,最终的分析报告将会对昌都市今后的采血招募及服务工作提供指导性方向和建议,对昌都市输血事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张琴在西藏昌都洛隆县人民医院验收血站设备
反复教学 万无一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采血到血液制备完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内地的血液中心都是由五六个相关科室分工完成,但是昌都中心血站技术人员严重紧缺,工作人员只能从头开始全程参与。为此,谢菁多次带领同事们用水代替血,就血液采集制备及相关信息系统操作等关键环节进行教学,演练以保万无一失。
2019年9月17日,对于昌都中心血站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家进行了血站挂牌后的第一次采血。
谢菁在克服了高海拔的工作环境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和设备单一的情况下,连续高强度工作16个小时, 18日凌晨2时许,昌都市中心血站一片欢呼。在她的带领指导下,工作人员成功分离制备出悬浮红细胞73.5个单位、血浆7350毫升。
这标志着昌都中心血站首次从采血到血液成分批量制备的整个流程获得成功,标志着该中心血站已经完全具备自采供血能力,改变了昌都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人才、技术,自身无法制备成分血,只能全部依靠重庆市血液中心空运援助的状况,实现了昌都市输血事业的重大突破。
这对于昌都中心血站的发展,乃至昌都的卫生事业发展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喜事连连。2019年9月24日,洛隆县人民医院输血科的职业验收也顺利完成。

编制《采血无菌操作的》规范
赞不绝口 深受爱戴
在昌都市中心血站,提起谢菁和张琴的名字,大家都赞不绝口。“以前血站没有专业人才、工作流程也不规范,无法开展成分血的采集,两位援藏医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怀,无私地把先进经验带到了昌都中心血站。”昌都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邓真群措感慨的说,谢菁和张琴手把手地教授工作人员如何开展工作,极大地提高昌都市血站工作水平,为昌都市血站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昌都市中心血站的成功建设,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昌都市卫生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血站将极大的提高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广大的农牧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助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谢菁教会了我从采血到验血等整套流程,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才能更好的工作。”学校毕业刚分到血站的工作人员嘎松泽平感激的说。
嘎松泽平的话音刚落,毕业刚分到血站的工作人员洛措姆接着说:“两位医生手把手的教会我们如何在采血过程中进行消毒、扎针、抽血等细致性的工作。”
作为西部志愿者,来自海南的李伟陶回忆,自己刚来血站的时候,谢菁、张琴正在编制《采血无菌操作的》规范,在工作中也时刻提醒和纠正学员无菌化的重要性,如何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安抚,打消献血者心中疑虑和不安。“在这里,尤其在谢菁、张琴两位老师的教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李伟陶说。
时光如梭,转瞬间三个月援藏工作即将结束。谢菁、张琴感慨的说,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把这段短暂的援藏经历当做人生的宝贵财富,永远的珍藏在心中,时刻激励自己勇猛前行,全心全意的服务大众,服务患者。
填补历史的空白助力卫生事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