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反对来福士时,你究竟在反对什么?
发布时间:
2019-09-22
来源:
烟雨陆海
作者:
潘彼得

▲重庆来福士实拍 图@無简直
2019年9月6日,是应该被写入重庆历史的一天。
新加坡凯德集团斥资超过240亿打造的城市综合体——重庆朝天门来福士的商业部分开业,首日即涌入了超过35万人次前来一探究竟。
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吸引了所有重庆人民的注意力,盛况空前,一时无两。但是顶级的流量也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关于来福士的种种讨论甚嚣尘上。
从贺岩的《重庆朝天门,英名要永存!》到最近某自媒体的《没有一个热爱重庆的人,会喜欢来福士》,自2013年动工开始,关于来福士的非议就从没有停止过。在看过各式五花八门的吐槽后,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筑体量超群,巨大、突兀、怪异,遮挡住了后面的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2.渝中半岛由朝天门到鹅岭,从低到高随山就势的城市天际线被破坏;
3.建筑外型有模仿新加坡著名地标金沙酒店的痕迹,是山寨,是赝品,缺乏重庆特色;
4.对自宋朝以来保留的古城墙的破坏;
5.因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城门中最重要的“朝天门”,而得名的朝天门广场要改名来福士广场,把重庆的头脸交给外国人来修是崇洋媚外,影响恶劣;
6.风水上,两江交汇乃重庆龙脉汇合之所在,来福士如六把尖刀(好像是8栋楼?)和一个大锁头,锁住了重庆的龙脉,破坏了城市的风水格局;
7.来福士谐音通“来赴死”,名字不吉利。
在我看来,以上全错。
先旗帜鲜明地亮出我的观点:说来福士不好的人,非蠢即坏。
01
觉得怪异突兀,无非是因为不符合群众普遍的审美。但试问哪一座先锋建筑,标志建筑,是因为符合群众审美而产生的?
巴黎铁塔

▲巴黎铁塔,图来自网络
1887年巴黎修建埃菲尔铁塔,巴黎的建筑界、文艺界和普通百姓一直反对,骂声一片。《反对修建巴黎铁塔》中称埃菲尔铁塔是“如果一个巨大的黑色的工厂烟囱”,“钢铁铆接起来的丑陋的柱子”。
高耸的巴黎铁塔与周边低矮的传统欧洲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建筑风格的巨大反差似乎更显得巴黎铁塔这个庞然大物是个格格不入的怪物。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铁塔成了巴黎最好的象征、当之无愧的地标建筑,成为世界游客到巴黎必去之地,亦成为巴黎乃至法国文化的一大载体与展示。
卢浮宫

▲卢浮宫,图来自网络
约100年后法国人又犯了同样的“错误”。1988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心改造扩建卢浮宫,全世界征集设计方案,华人设计师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方案脱颖而出。但是傲慢的法国人却冷嘲热讽道“怎么能让一个华人来设计我们最重要的建筑,贝聿铭会毁了巴黎!”文艺复兴时期的卢浮宫与现代建筑手法的玻璃金字塔之间的巨大差异让民众难以接受。
而当玻璃金字塔落成后,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时,法国人终于改口为“天才的设计!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从今日的眼光来看,卢浮宫的金字塔依然是神来之笔。
建筑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的审美能力领先这个时代,远超我等凡人。与其质疑建筑为什么不符合自己的审美,是不是也可以提高一下自己的审美能力?给自己平庸生活中加上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至于在来福士的荫蔽下被挡住的,并不是什么特别好看的建筑。属于建于上个世纪的老大难问题,没有钱拆迁,也没有钱整改。在我看来,被气势磅礴的来福士挡住,眼不见心不烦,实属渝中区政府和风景拍摄者之福。

▲来福士周围破旧建筑 图@無简直
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朝天门小商品市场和那些没法拆除的老破大楼,它们与雄伟壮丽,代表着新重庆气象的来福士格格不入,而那些到了年纪只知道咬文嚼字舞文弄墨却在观念和审美上固步自封的老学究老顽固,迟早会和这些老房子一样,被扫入旧历史的垃圾堆里。
02
中学时政治课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教过: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天地线是随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重庆人心中永远的精神堡垒解放碑,曾经是重庆最高的建筑。但现在却成了周围片区里最矮的建筑。

▲解放碑新旧对比,图来自网络
以解放碑为高点的城市天地线被破坏了吗?破坏了!但是你不会为此而气馁,反而为重庆的发展欢呼雀跃:一栋栋高楼在解放碑旁拔地而起——339米的环球金融中心,318米的联合国际大厦……今后还有重庆塔、重庆中心等多个高楼项目。
整个渝中半岛的天际线随着重庆的发展而推陈出新,这是重庆的伟大进步!把重庆的地标位置浪费在1996年建成的重庆港客运大楼和三峡宾馆上,在全国都在大踏步向前的映衬下是不可能接受的退步。

▲旧时渝中半岛,图来自网络
来福士颠覆的是上一个时代,却给了重庆一个更好的未来,世界级的天际线。
03
同一个设计师,有一脉相承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非常正常。看似相近的方案,其实是饱藏了摩西-萨夫迪匠心的巨作。
我不是他的拥簇,我更没收凯德置地的广告费。反倒一些批评来福士的人,左手洋洋洒洒万字雄文,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右手却恨不得马上接人家软文,想要广告费的嘴脸也是够丢人。
说回正题。萨夫迪设计了八栋邻水的塔楼,外立面皆为弧线造型,宛若风帆。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渝中半岛比作一艘航行在河流中的大船,为位于船头位置的来福士项目选取“朝天扬帆”的寓意。
“朝天扬帆”一语双关,既说明了朝天门的地名,也预示着重庆不断前奋进,城市正在扬帆起航。
这绝非粗制滥造的仿制品,而是复杂设计和高难度施工的完美结合:它是世界首座横向摩天大楼。长度超过300米的水晶连廊,横跨4栋250米塔楼顶部,摩擦摆式支座和阻尼器将水晶连廊和四座高楼牢牢地锁在一起,使其防风抗震。
在吊装水晶连廊时使用低摩擦系数的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专用滑架单元,10台液压同步提升,每段连接提升重约1100吨,地面拼装后单次液压提升净高度193米,堪称世界之最。同时辅以多种测量定位设备同步精度分析,风力气象即时监控,200米高空精准对接滑移轨道,全程实时索道拉结缆风系统……朝天门来福士广场堪称中国建筑的杰作,也必将在世界建筑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福士水晶连廊吊装,图来自网络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建筑专业人士的看法。
至于城市特色,重庆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是吊脚楼吗?来福士修成一个巨大的吊脚楼综合体就能够体现重庆的城市特色了吗?那一贯日本寿司,刷上红油沾点辣椒面,是不是就可以称之为重庆特色寿司了?
这种把地方特色脸谱化,单一化,往自己熟悉的方向生拉硬拽、生搬硬套的城市特色,是典型的照猫画虎,东施效颦,low穿地表。
所谓重庆特色的建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吊脚楼,带有重庆特色的建筑一定是与重庆独特的地形相结合的,且能结合时代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更迭而做出变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
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重庆文化,也并不是守旧。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于传承,在于演变,在于引领。
04
重庆在世界史青史留名,主要有两次:
1.南宋时,合川钓鱼城击毙蒙古大汗蒙哥,导致为了争夺汗位的蒙古帝国分崩离析。

▲钓鱼城,图来自网络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战时重庆,图来自网络
古代中国星光灿烂:长安(西安)、洛阳、开封、建康(南京)、临安(杭州)……甚至是隔壁邻居成都,因为平原优势,且长期作为四川治所,也有比重庆更为丰富的古代文物资源。
重庆在中国古代史上,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城市,在农业文明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走向崩坏,重庆反倒河流交汇而成为整个四川盆地的物资集散地。继而被列强发现开埠之后,开始大放异彩。
也就是说,重庆综合实力的提升、辉煌篇章始于清末。

▲龙兴民国街,图来自网络
残存的南宋城墙对重庆的价值,恰恰因为来福士的修建,发现了残存的南宋城墙,才使之得到发扬和光大。这是阴差阳错,也是上帝对重庆的眷顾。
如果不是因为修建来福士,这个发现和保护的基础都没有。如今,我们重视文物,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保护和呈现出来,寓教于乐,岂不美哉?

▲来福士保留的城墙
保护历史不是原封不动,历史与现代的“撞色感”,远比一成不变的老破旧更能显出城市进步的伟大。
古老的重庆文明遗迹,世界级的现代建筑,保护和发展共存共生,相得益彰。一个国际化却尊重历史的大都市,将因为朝天扬帆而更加闪耀中国、闻名中外。

能仁寺、慈云寺与周边现代建筑和谐共生 ▲图@無简直
05
用外国设计就崇洋媚外,跟反日就砸日本车,反美就不买苹果手机一样,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想问一问持这种观点的人:您现在居住的遍是蓝花楹与樱花的高档小区里,有几棵黄桷树?亦或是家里养的都是中国狸花猫、中华田园犬?
交流带来融合与进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世界化链条。完全退出闭门造车带来的结果就是落后,这样的苦果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也曾尝过。
重庆是一个对外友好的移民城市,也是内陆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小平同志就是从朝天门坐船离开四川前往法国留学,寻求救亡图存复兴中华的真理。
朝天门是重庆迈向世界城市的起点,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之地。抗战时期全国各地的“下江人”在此集散融合,共同造就了重庆开放包容不排外,热情似火待四方的城市内涵。朝天门的精神内核是开放融合,不是封闭狭隘。
现在,它仍是外地人认识重庆的第一站。朝天门一直在,朝天门广场永远都在,领导题的字,谁敢改名?

▲朝天门广场,图来自网络
而来福士,让外地游客更加愿意在朝天门停留、打卡、旅游、消费。朝天门将被更多人知晓,成为世界级地标。
来福士的建成开业,还能带动朝天门周边市容市貌、城市管理的提升。是不是一箭多雕?
这样的朝天门,不仅在精神上体现了重庆的开放和包容,也从经济社会文旅层面,促进了重庆发展和软实力提升。
06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龙”之一,来福士又是双龙合一的“龙心”,造一颗更强大的“龙心”哪里不好?从地形上看,“锁龙”的也是朝天门长江大桥,硌龙的江北嘴是星盘位,锁水聚财,不是对重庆更有利吗?


▲图来自网络
风水非我强项,有请各位风水先生先去跟这位大师辩一辩。
07
“来赴死”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全国这么多来福士广场,难道都是建在坟场之上?新建的来福士医院,可否直接改为太平间?不知道抓住这点无聊的谐音不放的人,是何居心。
结
不喜欢来福士的重庆本地人,部分是因为自己的生活重心早已搬离渝中区,觉得自己新找的地方干净整洁,远胜之前拥挤狭窄的渝中区,为了证明自己过去所做的决定的正确性,而产生的皈依者狂热。
接用重庆楼的一句话:“一个被本地人逐渐抛弃的老城被外来力量或者未来的新重庆人重新赋予更高的价值,并不应该被指责。”
宏伟壮丽的来福士,会成为东方明珠之于上海一样的地标,新重庆人和年幼的重庆人也会习惯来福士的存在,并把它作为自己不灭的的乡愁记忆。

▲重庆来福士,图来自网络
东方明珠让浦东更加被人记住,来福士也会让朝天门更加知名。
不喜欢来福士的外地人,有些是经历了从羡慕到嫉妒到恨的转变。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机会在核心位置造出重庆来福士这样的世界级地标。
何况这还不是政府投资,而是外国投资,在短短6年就完成了。这是外资对重庆的看好,是重庆开放和投资环境一流的象征。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已经拥有自己的地标的北上广深人民自然不会嫉妒,最多会想想为什么自己城市的来福士,没有这个人流量。
至于因为在中新三项目上争夺失败,现在大骂新加坡“骗子国家”的某城市民,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还有某些重庆的自媒体,希望蹭来福士的热点,故意提出反对论调引发争议吸引热度,利用重庆人民对家乡的爱给自己的文章刷浏览量,就存粹属于“非蠢即坏”里面的“坏”了。
当然,也有抱残守缺冥顽不化的,那属于“蠢”。正如我一开始就说了,这些人也应该反思下自己。
梁思成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设计城市的地标建筑,除了要考虑城市的传统文化,还要有对于未来的担当。
新地标的崛起,必然会引发很多关于新与旧的激烈交锋,同时伴随着商业开发与保护传统文化的权衡。出现争议可以理解。
但是重庆要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国家中心城市,走向世界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需要这样一座尊重保护历史且够顶级的建筑,来作为自己新logo,一个全世界人民印象深刻,一看即知的简单符号。
现在来看,来福士无愧于重庆人民,它是重庆进步向上的里程碑,高光时刻已经开启:越来越多的人,既有重庆的,也有外地的,还有大量外国人,但来了就都是重庆人,到来福士打卡消费,同时了解到重庆的历史;在千厮门大桥和弹子石老街的埠口精酿上翘首以盼外墙亮灯……
这不就是历史和现代的交融,重庆和世界的碰撞升级?他们都喜欢来福士,他们也都热爱重庆。爱老重庆,也爱新重庆。
反对,重庆,来福士,建筑,城市,朝天门,自己,网络,来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