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昭通古城,寻得李耀家庙
发布时间:
2019-08-20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半山隐士
闻波 编写 王小迟 整理
今年夏天本来就比较好过,看到看到都立秋了,结果“秋老虎”下山了,还是一个母老虎。这回要咬人了,没得法,逃吧!于是我打定主意,逃离火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哪点去呢?一个人在屋头左思右想的想了半天,决定去一趟云南的昭通。我在二十年前路过昭通古城,而且还是路过两次哟。出差嘛,所以从来没有在那点住下,去仔细看看。至今为止只晓得昭通嘿凉快,好嘛!凉快就行了,也就是最终目的!
约上好友数人,准备好长枪短炮,检查了車車,灌满油箱,上路吧!一路风景如画,有山有水有植物,顿时感觉离开了水泥森林的压抑,来到了大自然的放松,三个字“太爽了”!目的地就是昭通,所以也没有在其他地方停留,直奔昭通。6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天就到了。西南三省公路建设越来越好。
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是一个集“山区、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民族散杂区”为一体的城市。昭通也是全国野生天麻核心区域,还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
闲逛在昭通,忽然发现路边门牌有文昌街三个字,以本人多年来在重庆当文物保护自愿者的经验,知道有文昌街,附近一定有文昌庙或者文昌阁或者文昌殿。于是就开始沿街寻找,见人就问,奇怪的是当地居民不晓得文庙是什么?连问数人,也有老者,也有学生模样的年青人,都不知晓,只得作罢。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走到一路口,突然发现,在那巷子口上,立有一块石碑,急步向前,定睛一看,哈哈!文庙没找到,却寻到一个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是《李耀庭家庙》也!
说到云南昭通,就不得不说说这三位著名人物:
一位是龙云(1884.11.19-1962.6.27),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又称云南王,参加台儿庄大战、修建滇缅公路主要负责人。
另一位云南王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 ),又名荣昌,字蓂赓,云南会泽县城关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滇系军阀首领。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还与老蒋还是同学。
唐继尧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执政后期从下属到民间怨气甚大,最后被他的属下龙云推翻。
还有一位是卢汉,与龙云是表兄,也是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这三位乱世英雄都与龙云有关,巧不巧?
但这几位功名显赫的云南人,在重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李耀庭却不同了,在重庆,不知道李耀庭可以,不熟悉白象街的卜凤居可以理解,但不晓得鹅岭公园的怕是没得哈,除非你不是重庆人!
李耀庭(1836~1912年),名正荣,云南昭通人,晚清年间由滇入渝,经营天瑞祥票号,多谋善贾,成为“西南首富”。重庆商务总会首任总理。李耀庭曾捐款支持宋育仁在重庆创办四川第一家报纸——《渝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揭露列强侵略,抨击清政府腐败。他与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杨沧白,张培爵、朱之洪等人常有来往,对革命多有赞助。李耀庭支持其三子李龢阳(裴知)捐银三万元,以助孙文、陈绍宽“肇和号巡洋舰”起义之资,并雇请一勇士,协助爆破清庭“肇和”军舰。孙中山特亲书“高瞻远瞩”条幅相赠。李耀庭以其重庆商务总会总理的号召力,对“蜀军政府”筹措军政费用,给予积极支持。作为重庆历史文化爱好者,重庆文物保护自愿者,肯定知道这位不是重庆出生的重庆人!
昭通市文管所立的文物保护碑找到了,周围可怎么也找不到与之匹配的建筑啊,由于周边都是租赁户,问谁都不晓得情况,正当我们失望的准备离开这里时,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大娘从街口步履蹒跚的走进来,我迎上前去再次询问,老大娘说她也是租赁户,只是李耀(当地人称李耀庭为李耀,去掉了庭字)的房子她晓得,在她的指点下我们七弯八拐的终于找到了现存的部分李耀庭家庙遗址!
举目望去,李耀庭家庙现存建筑雕梁画栋,用料十足,做工精细,就连地下躺着的建筑构件都是那样精美。拍照,各个不同方位,记录,尽可能记住文字和口述,当我们做得差不多时,也来到最初发现的石碑处,这才发现脚下踩着的石板应该也是当年李耀庭家庙的。
正在不停琢磨时,从侧面走来一位老大爷,他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我们向老大爷问好后,才知道老大爷姓雷今年已耄耋之年,自称了解不少李耀的事,告诉我们这个庙是被别人骗来的!我们知道遇到知情人了,但苦于天色已晚,于是我们就相约第二天在城里清官亭公园茶馆相聚。
第二天雷大爷如约而至,并且雷大爷还相约几位老人,为我们讲述的李耀庭的故事:李耀庭青年时以马帮往返贩运山货食盐蚕丝起家,后来在重庆开起了票号,有一年昭通受到百年一遇的天灾,有一位池姓的老乡到重庆找到李耀庭,告诉了他家乡受灾,饿殍遍地,求李耀庭设法救济家乡灾民。于是李耀庭拿了一大笔钱,让他带回昭通赈灾救民于水火。谁知这姓池的家乡人回到昭通并没有用这笔钱赈灾救济,而是用来修建他池家祠堂!池家的祠堂三年后完工了,这年李耀庭也因家务之事回了一趟昭通老家,待问请三年前池某人带回赈灾钱款的事,这才得知道那个池姓乡党用此款修起了自家的祠堂,李耀庭很是气愤,于是就去衙门击鼓告了此人。官府判李耀庭赢了官司,于是池家祠堂就改为了李耀庭家庙,这就是李耀庭家庙的由来。
李耀庭家庙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建国街36号
但是李耀庭一天也没有在里面住过,办完事后就回了重庆。这时已经是民国时期了。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李耀庭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财富,却没有真正为家乡做点什么实际意义的事,于是就委托他在英国留学回来的女儿,回到了昭通老家,在那里招收贫困百姓开荒,每天结清前来开荒百姓的工钱,待开垦好大片的土地,然后又从国外引种了苹果树苗,引导当地农民种植苹果,这也就是昭通种植苹果的由来。
李耀庭家庙当年种植的石榴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李耀庭的女儿后来怎样了?几位老人争先恐后告诉我:他女儿因为在英国留过学,回国后替父亲帮助家乡百姓种苹果,也算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放后她加入新中国的国家女子篮球队。你看过电影《女篮五号》吗?没有看过,1958年由著名演员秦怡等主演的《女蓝五号》就是以她们国家女子蓝球队为原型!
故事到这里,也要接近尾声,我的确很震撼!冥冥之中,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夏秋之交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昭通之行,原来是这样啊!
看到李耀庭故乡昭通的家庙如此破败,想重庆李耀庭的宜园(也称礼园,就是重庆著名的鹅岭公园)如此完美,真想呼吁昭通市相关部门,可不可以把这占地千余平方的市级文保单位整理、修缮、加以利用,也是为昭通百姓做一件善事,谢谢了!
游走,昭通,重庆,云南,我们,知道,也是,陆军,于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