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隐士游北疆(六)
发布时间:
2019-08-07
来源:
半山隐士
作者:
半山隐士
【作者介绍】王小迟 网名 半山隐士 重庆文保志愿者 老重庆发烧友 自由撰稿人
天山天池,得专门说说!全中国至少有二十一个叫天池的旅游景点,但只有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最为出名,而天山天池有“人间瑶池”美誉!
是金庸老爷子的《天龙八部》让我认识了天山,天山童姥是天山缥缈峰灵鹫宫主人,逍遥派前任掌门逍遥子的大弟子,无崖子和李秋水的师姐。说是有九十六岁的年龄,外表却如八、九岁女童一般。比掌门师弟无崖子大三岁,武功甚是了得!在天龙八部里武功最高的女性高手,精通暗器生死符,传说杀人不用第二招。因为住在天山,貌似童,年龄如姥,故有这个矛盾的名字。


中午,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这绝对是充满了新疆民族特色的一顿午餐,席间还有维族美女表演舞蹈呢!
2013年6月21日,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新疆天山成功入遗,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自然遗产目录。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


天池来自乾隆48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令天池赢得“瑶池”美称。

平如镜面

天池上空的云

出个镜,不论形象如何。

又变成墨色的湖面
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最深处达105米,湖面倒映着博格达峰,周围云杉环拥,风景犹如仙境。
天池景区内共有三个湖,除主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池”)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个湖。东侧是“东小天池”,又名黑龙潭。西侧是“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始建于元朝的西天王母庙,是1999年在原庙址上重建,里面供奉着王母娘娘,所以也称“娘娘庙”。
罢了,一支秃笔写不尽天池风光,朋友亲自来看看吧,除了大雪封山不能来,每时每刻来天池,都有不同的风景等着你呢!
回酒店的路上,小高给我们讲了兵团的故事。原来,小高的爷爷是从四川来疆当兵团人的。
兵团人有句口号: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兵团人立志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小高家里到他为止已经是第三代兵团人了,马上又有小宝宝出生,那就是第四代兵团人,祝贺他即将升级当父亲!
新疆屯垦戍边源远流长。从西汉屯垦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国民党新疆省政府的包尔汉联名起义,新疆和平解放。由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徐立清率军进入新疆,剿匪反霸,建立政权。1950年,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当年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全部解放军,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
如今仍然扎根新疆的汉族老人,很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到这里的支边青年。他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到边疆,很多人一来就是一辈子。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和当地人一起建设新疆。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这一年,中共中央作出屯垦戍边的决策,同年,新疆的10.5万驻军官兵,连同家属在内共17.5万人集体就地转业,组成新疆生建设兵团。
从1950年到1952年,相继有近8000余名湘籍女兵来到新疆,这些女兵后来都成了兵团人的妻子和母亲。1960年上海人民欢送支边青年奔赴大西北。从1956年起,河南、江苏、两湖、四川、安徽等地的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3年至1966年,国家又动员了京、津、浙、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其中就有9.7万上海支边青年。
导游小高,身为兵三代,在车上给我们讲了兵团的故事,说到艰苦创业的伤心处,红了眼眶,几次哽咽,最后定了定情绪,唱了一首《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小白杨小白杨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小白杨
同我一起守边防
歌声还没停,我们却早已泪眼婆娑,不能自己。
下面介绍几部电视作品给你,让你更加深刻了解新疆建设兵团!





明天我要去火焰山,到时去看看那点究竟有多热,我可是来自火炉重庆的哟,从火炉到火焰山,估计应该没得好大问题,去当一次“耐温”将军吧!
随隐士游北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