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之约,我们为爱而活!
发布时间:
2019-08-03
来源:
编者憨整 重庆故人旧事
作者:
憨憨
缙云山之约,我们为爱而活!
作者:憨憨
新群友“蛋壳”自我介绍她的网名意思是“宁碎不折”。我接着说“憨憨”除了愚顽的字面本意,还有凡事用心垫底,掂掂,知道是该做的事就敢去做的意思。简单交流,彼此理解,便加了好友。
“蛋壳”提议,约个时间邀群友上缙云山吹牛。我查了天气预报,便在群里响应说:要得, 7月30、31号两天,难得盛夏无酷热,上缙云山摆龙门阵,有闲、体力尚够支的朋友,约起。
到了7月26日这天,“一瓢饮”在群里发出她十五年前写的,愿本对初恋对象诉说的“巫山云——记罗骅”,情真意切,美文感人,在“故人旧事作者群”里引起了热议。由此,“山月”为缙云山之约话题定调:我们就谈“初恋”。到了28日,天气预报称,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未来两天重庆将有暴雨,大家考虑到为策安全是否改期的问题,29日晚最后议定:明天一早再说。
明天——30日,阴转晴,温度宜人。能抽身的十余群友如约在轻轨北碚站集中,乘520公交车上缙云山。520——吾爱您,巧合哈!
缙云山脉,各类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崇山峻岭中点缀了不少古寺庙、老山寨,旧时代这里常有悍匪占山为王,骚扰地方安宁。
到了睡狮睁眼、帝制崩塌、共和初立后,历经保路、辛亥等大时代运动历练的卢作孚于1927年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特组之峡防团务局局长,将北碚设为峡防局办公地。他率众剿除匪患,还社会以安宁,兴办教育、实业,进行乡村和谐建设实验,北碚城乡渐显生机。二战期间重庆陪都,这里更是名人荟萃,卢作孚心血耕耘哺育的教育、航运、城乡建设等诸多救国事业成就斐然。北碚,成为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生态宜居名城。
解放初期,缙云山上兴建了五十多处小洋楼,作为中共西南局办公行署。三线建设时期,嘉陵江岸、缙云山峦的僻静处,迁来不少仪表企业。改革开放后,内迁企业有不少又迁回原籍,余下厂房设备及当地员工,或“关、停、并、转”,或做大国企“集团化经营”搬迁去了地势开阔处。
故此,中梁、缙云两条山脉所挟持的北碚城区,幸免于工业化进程的烟熏火燎污染。
当年的西南局改制后,除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位书记的行署保留为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的国有资产外,其余建筑多更换了业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许多小洋楼办成了“农家乐”,曾有一段时间,陪衬着缙云山著名的“李一”道长点燃的鼎盛烟火。直到进入新世纪,环保意识觉醒,缙云山才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而令重庆人遗憾的是:缙云山下嘉陵小三峡中,那座著名的平民公园“北温泉”,如今已是虚设,成了一个权贵显赫们才能入门的高端“会所”。尽管操纵权钱交易的当事人已遭天谴报应(点击蓝字故人旧事链接:机毁人亡,牵出重庆温泉寺悬案——报应之速仅三年)但北温泉公园的现任业主及经营者至今仍未恢复其平民公园的本来面目¬——此类话题,我等虽心头膈应,也只能说说而已。
接待食宿的周二哥专车接我们到了后山——缙云山之阴,北望嘉陵江。此农家乐也是“西南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基地”。
午后稍憩,即出发去“石华寺”、“青龙寨”探古寻幽,足踏石板小路,蜿蜒行进在郁郁葱葱之间,古木蔽日,丛林牵衣,身心皆沉浸在纯粹自然的洗礼之中。
晚餐后,大家围坐地坝,随兴讲一些过去的事情,皆是各自亲历、亲见、亲闻,与爱情相关。逝水流年中,故事里的过来人的情感体验,或若一汪湖水平静中有微澜,或似滔滔大江惊涛骇浪,或凄苦,或甜蜜……山深夜静,言犹未尽,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以爱织沧桑。”
这晚,听老板娘讲,缙云山农家乐,包括原住民开的,一律要迁往新打造的“澄江古镇”去置业,心生惆帐:下次再来,食宿由谁来安排,价格吾等平民能接受否?
第二天,31日,一行人兴致勃勃地游览缙云寺、狮子峰。林霭蒸腾,峰塔隐约。脚力健捷的心佛、文韵、一瓢饮、二王(益生、忠一)、憨憨伉俪,迫不及待地先行出发,从庙墙右侧的登山步道直上山顶,饱览彩霞流云、壮美“川东小峨眉”。
文雅娴静的蛋壳、山月等友照顾着耳目不便的风烟尽,在住处高台上畅叙后才从容乘车至缙云寺。
花圃整洁,古松盘曲,曲径通幽,幽静寺庙里,梵唱声声虔诚,宝像座座庄严。
风烟尽在寺里漫步游览,读到了一块简介文字,在下山的公交车上说给我们听:缙云古寺,以前曾先后有过四个名字,其中排列第一的是缙云寺,第二是相思寺。呵呵,对,就是相思寺!昨夜说罢初恋情,今朝游览相思寺,又一个巧合哈!
下得山来,在团山堡站一处藤草遮掩的坡坎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简易民居,门枋上悬挂着一个别致的横匾“饕老居”。走进去好像穿越到了五十年前的“公共食堂”,我们兴趣盎然地品尝了北碚名小吃“饕老居耙牛肉”,喝颇具当年风情的 “革命老酒”。
有佳肴开胃,老酒助兴,朦胧醉意中,思绪飘远,想到:当年卢作孚与友人聊天,谈社会改革,友人说愿做一颗炸碎旧社会的炸弹而牺牲,卢作孚则表示,他甘愿当一粒催化旧世界演化渐变的微生物。卢作孚先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办教育、办实业,进行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验,一直操劳到生命戛然而止。这种执着,令人肃然起敬,值得我们“以文会友”的故人旧事群友效法。
十一位群友两日欢聚游览,兴奋又疲惫,回家倒头便睡。次日醒来,觉得该有一段游记。恐此行的感性认知不足以达意,上网查“缙云山”恶补。
果然,缙云寺在唐宣宗时期被称为相思寺。《蜀中名胜记》云:“缙云寺即相思寺也。以此山有相思岩,生相思竹,形如桃钗。又有相思鸟,羽毛绮丽,巢竹树间,食宿飞鸣,雌雄相应,笼其一,则其一随之。”
翻开杨耀健先生赠送的“重庆地名文化故事”,有缙云山狮子峰的美丽传说,在此摘要其一:
传说某日,佛教的迦叶古佛和道教的真武大帝不约而同来到缙云山。两人见此风水宝地,都欲在此地布道,互不相让,便打斗起来。迦叶挥舞手中禅杖,犹如卷起嘉陵怒滔的一条银龙,张牙舞爪,势不可挡,真武大帝手握拂尘,左右跳跃,若灵狮,不论禅杖如何凶猛都被他轻描淡写的拂开,真武大帝突而奋力挥尘,搅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两人斗了三天三夜,分不出胜负。
神仙打仗百姓遭殃,战斗掀起的飞沙走石,倾盆大雨引起山洪爆发,让山下施家梁一带遭大灾,连续三年颗粒不收,老百姓无可奈何只能暗暗怒骂,终于怒气冲天,惊动了玉皇,玉皇查明二仙大动干戈,原来为争一坐山头,却不顾百姓死活,欲与责骂惩处,又要顾及二仙背后关联的如来佛主和原始天尊的面子。只能献上一策,说:二仙之争,斗力,不如斗智,谁让对方首先自动离开此山头,山头便归谁占有。
迦叶古佛脑子灵光,对真武大帝说你若一步跨过大江到南岸,我就主动退出你我之争,大帝一脚腾空便落足到了大江之南,由于用力过猛在腾空处的山岩顶留下一狮子足迹,他回过头来才知道上当了,却又见南岸落足处同样逢峦叠翠适宜修行布道,便隔空对迦叶喊话:我落足南岸真武山,你得留下有我足迹的狮子峰。于是一场干戈化解,缙云山麓从此佛、道两家共存,长期相映成辉,映照一派缙云……
一瓢饮的《巫山云——忆罗骅》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真人真性情。文学艺术的魅力,就呈现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之中。一些粉饰假、丑、恶的作品,尽管可能一时哗众取宠,炫人耳目,却必定昙花一现。在传说中,无垠宇宙,朗朗乾坤,清风明月之上,安放着无数正直善良人们的灵魂;而深藏人性的鬼魅魔障会堕入无尽的黑洞——地狱。对此假设,我心存敬畏。
面对无垠的未知世界,许多人类的先知先觉者,毕生求索,最终探向了宗教。而我们知道,能在人类社会传承不息、大行其道的宗教,其倡导的要义,无一不是“爱”!
宇宙苍穹中,有量子在纠缠;芸芸众生间,应当为爱而活,或亦可曰:为活而爱!
之约,缙云,云山,到了,我们,相思,大帝,重庆,群友,狮子
下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