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在大桥下的东水门
发布时间:
2019-07-18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李正权
说明:东水门虽然留存下来,但那大桥却从城门上越过,当年威风不再,让人觉得有点憋气。
20世纪20年代重庆城拆城门,十七座城门先后拆(埋)了十五座,只留下通远门、东水门两座。通远门得以保留,全靠当年修中区干道时,公路从城墙边擦过。后来修和平路,因那城门城墙在一个山梁上,于是将山梁挖去,在城墙下修了隧道。这样,通远门虽然被那隧道抢了头彩,似乎成了隧道的配偶,但反而显得更加古朴更加高峻,至今气势犹存。本世纪初,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建成后,那城门和城墙连成一体,还可以让人想象当年的威风和威严。东水门则不同,修东水门大桥,大桥正好从东水门城楼上跨过。幸好已经到了21世纪,有了文物保护意识,总算没有直接拆毁,而让大桥架在东水门城楼顶上,好歹保留了下来。不过,那大桥太宏伟,又架在只比城门城楼高一点点的地方,两侧的城墙又被拆掉,那城门城楼就像躲藏在桥梁下的弃儿,头上还被桥梁压着,像一个涵洞,忍受着胯下之辱,好憋气!不管你是专门前去欣赏还是偶尔路过,看了也只能摇头。城门城墙当年都是城市的高大建筑,都有某种威风威严气势。失去了威风威严气势,也就失去了城门城墙的意味和韵味,甚至不如那些假造的微缩景观。这样的保护,与不保护可能也相差无几了。事实上,去湖广会馆参观的人,真还没几个人去看过那城门城墙。有时我说起,有人竟然反问:“那儿还有城门城墙啊?”
1965年,我家从临江门搬到朝天门白鹤亭。那是一条陋巷,一面是城墙,一面是临江的吊脚楼、捆绑房、烂窝棚。一条麻石板小路顺着城墙蜿蜒,窄的地方,两人对面便要撞翻一个。实际上,白鹤亭离朝天门有好几百米,已经在翠微门外。翠微门是闭门,位于朝天门与东水门之间。从直线距离来说,我家离东水门更近,家里称盐买油去老虎灶打开水都去东水门正街。因此,东水门在我记忆中留下的东西不少,那城门里外的石板路给我双脚留下的感觉,至今犹在。
民谣说:“东水门有一口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有人考证说,那四方古井还是秦汉时代留下来的。张仪筑江州城,可能就包括了东水门一带。东水门在重庆城正东,坐落在江边悬崖上。那城墙自北而来,向东拐—个90度的角,又向南拐一个90度的角,城门就在两个90度的角之间,坐南朝北,出了城门就是一大坡石梯,然后转一个90度的弯,又是一大坡石梯,可以直下长江边。城门洞高4.5米,宽3.1米,6.6米。洞中左右各有—道凹槽,那 是从城楼上下闸门的滑道。城门外左侧城墙上,还修了一条排水沟,可以将城里的雨水排出城外。城上的门楼不知什么时候毁掉的,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房子很明显是“九二火灾”后才修的。城墙用条石砌成,那条石经过七八百年风吹雨打,一摸,便有石粉刷刷地落下。那城门里外的石板路,早已凹凸不平,油光水滑,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脚迹和汗水。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东水门都还是原来那样儿。城门外,靠城一侧,顺着那石梯而下,是一排捆绑房子。靠江一侧,有一栋吊脚楼,歪歪斜斜的,被一根巨大的黄葛树掩映着。在我儿时的印象中,曾多次见过三五成群的画家来写生,将那城楼画得歪歪斜斜的,把那黄葛树画得生机盎然,令我驻足好久。直到如今,那情景都还经常出现在梦中,梦醒后让我回味无穷。
过去,从城里去南岸,都是从东水门和太平门出城,坐过河船到龙门浩。因此,当年东水门是相当繁盛的,城门外的长江边停满了渡船。20世纪20年代,作为闭门的太安门被拆掉,从望龙门出城过江更方便,东水门才逐渐冷落下来。在重庆的城门中,东水门离江边最近,虽然再大的洪水也不可能淹到城门下来,但却经常要淹没到那一坡石梯的转弯处。因此,东水门城外一直没有形成街区,只有靠北有一条很窄很窄的小巷,掩藏在那悬崖下。那小巷原名黑巷子,后来改为东水门下巷。由于视野没有阻拦,从江边往上看,那城墙那城楼也还可称为险峻。凭着大刀长矛和弓箭,就想打进城里去,真还没门。因此,东水门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
东水门城外北侧的悬崖叫坐虎石,南侧的悬崖叫滴水岩。从南岸真武山看过来,那坐虎石真的犹如山大王,威风凛凛,欲扑未扑。崖上长满凤尾草,金黄一片,宛若虎皮。那虎头惟妙惟肖,额上有三条裂纹,正好是—个王字。抗战时期,那悬崖被日本飞机炸掉一大块,那坐虎雄姿就不容易看出来了。听老人们说,那坐虎石上的岩厦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寺庙,人称坐虎庙,有一个和尚住在里面,全靠一架楼梯上下进出,但那香火却一直没断过。后来,那和尚就失踪了,也不知是不是在“九二火灾”中烧死了,让人唏嘘。解放后,在那坐虎石上的城墙上矗起几根高高的电杆。夜深人静时,那过江电缆发出的嗡嗡低鸣,似乎还可以使人感觉那城墙的高耸险峻。
南侧的滴水岩就相当笔直了,那岩上长了好几根黄葛树,把城墙里的芭蕉园掩映在绿荫中。重庆人厉害,那样陡峭的岩石上,竟然也撑上几根木棒棒,再在那木棒棒上撑起一栋栋吊脚楼,四四方方像鸟笼,一旦风起,就摇摇欲坠的样儿,让人担心,更让人稀奇。20世纪80年代,其中一栋吊脚楼还做过茶馆。陋巷的几个退休老头最爱去那儿喝茶,享受那吊脚楼的吱嘎吱嘎的音响,回味当年陈谷子烂芝麻的味道。那岩下的江湾水深,据说抗战时期曾经做过“海军基地”,停过几艘炮艇什么的。为此,还在那岩下专门修了一条路,沟通东水门和望龙门。可能真的是“海军基地”吧,东水门遭日本飞机轰炸的时候也多,于是那路旁就挖了好几个防空洞。虽然洞不深,虽然那洞里滴水不断,却映证了那年头躲飞机的艰难困苦。
(图片来自网络)
水门,城墙,城门,一个,当年,城楼,悬崖,大桥,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