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
荣昌安富:着力“一片陶”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陶都

荣昌安富:着力“一片陶”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陶都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1/23 16:57
浏览量
【摘要】:
狠抓项目建设 着力厚植陶文化   2018年12月18日,“安陶小镇·陶宝巷子”举行开工仪式,将投资1.5亿元打造集茶艺、休闲文化客栈、民宿、旅游养身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   “陶宝巷子不仅是安陶小镇4A级景区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成为荣昌陶产业发展对外交流、人才引进、陶艺术品展示展销重要平台和基地。”安陶小镇景区建设管委会负责人说。   2018年,安富街道积极拓宽“
狠抓项目建设
 
着力厚植陶文化
 
  2018年12月18日,“安陶小镇·陶宝巷子”举行开工仪式,将投资1.5亿元打造集茶艺、休闲文化客栈、民宿、旅游养身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
 
  “陶宝巷子不仅是安陶小镇4A级景区重要组成部分,还将成为荣昌陶产业发展对外交流、人才引进、陶艺术品展示展销重要平台和基地。”安陶小镇景区建设管委会负责人说。
 
  2018年,安富街道积极拓宽“陶文化+”发展模式,创新机制,整合特色小镇建设资本投入,引入政府、社会、民众三方资本,着力实施安陶小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8年完成了安陶小镇游客接待中心内部装修、陶宝古驿道优化整改、荣昌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内部装修、大清流河(安富)洗布潭河综合整治等项目,洗布潭河景观及临河面房屋风貌改造完成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并初步形成安陶小镇景区大门、游客接待中心、陶宝古驿道、陶宝古街、荣昌陶博物馆、荣昌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主的陶主题旅游线路。陶文化与安陶小镇景区建设形成有机融合,陶文化主题建筑、小品、路灯等景观将荣昌陶(安陶)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一街一景中,实现了“移步换景,处处皆景”,让人“陶”醉其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着力在‘外引内承’上下功夫。”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安富街道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服务体系,提供全免租金、减免租金等方式,严格落实完善《“人才兴陶”十一条》等奖励扶持政策,发放人才扶持奖金10余万元;实施“雁归”工程,吸引优秀青年何金锐、周俊回乡创业,在陶宝古街开设陶艺工作室。协助区职教中心开设特色工种——陶艺培训班,培训本土陶艺人才150余人;此外还选派刁扬洋、吕继成、刘冬等荣昌陶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赴贵州、重庆等高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梁先才、罗天锡被评为“荣昌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
 
狠抓陶产业发展
 
着力“唱响”荣昌陶品牌
 
  前段时间,安富小学三年级的50多名学生来到荣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孩子们完成了综合素质体验、KEVA科学积木、探索荣昌陶历史文化等课程,在实践体验、自助探究、合作交往中学会了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我们从2018年10月份正式开始接待区内外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已经接待了学生5000余人次。”基地管理方负责人说。位于安富街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荣昌区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90亩,由室内综合实践楼、室内综合实训楼、陶艺楼、生活区及室外综合训练区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后期基地全面建成后,将新增陶艺体验、夏布纺织、智能机器人、录播直播室等10余个大型体验活动场所以及主题户外拓展训练等专业体验。
 
  “为了管理好、运营好实践基地,我们引进了重庆市兴昌辉腾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它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好相关工作。”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升安陶产业的发展质量,安富街道还引进重庆梅江园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系统打造安陶小镇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率先完成陶宝古街建设,引进陶艺人才在陶宝古街和大师园开设工作室50余间;借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村集体与陶瓷企业、工作室利用闲置村集体资产联合打造陶文化主题休闲体验民宿,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与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思路,把发展陶文化特色小镇、陶文化旅游与振兴乡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同时,街道积极引导现有陶瓷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注重科技创新,鼓励安北陶瓷等陶瓷企业及民众发展文创、文旅企业,街道现有各类文创企业五十余家。2018年6月,经过层层角逐,“荣昌区”被市旅发委评为“重庆市研学旅行目的地”,“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市旅发委评为“重庆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2018年11月,荣昌陶博物馆在重庆市2017年度免费开放博物馆考核中评为良好单位。
 
  “2018年,我们还狠抓了安陶品牌的宣传营销工作,积极展现安富陶器的文化魅力,为我们安陶产业的发展营造好的氛围。”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提升安陶品牌影响力,积极组织制陶企业、工艺大师参与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和陶艺大赛,宣传推广荣昌陶;2018年参加第七届重庆文博会、2018年京交会、西洽会、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等系列展示展销宣传活动10余次,获得国家、市级各类金奖7项、银奖11项、铜奖23项,刘吉芬、肖祥洪荣获“棠城工匠”荣誉称号。积极参与重庆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频道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重庆老手艺”、“第1眼”采访拍摄并陆续播出,梁先才、刘吉芬还携带自己的工艺作品亲自登上“中国南方航空”客运班机进行展示推广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今年新创作出版《烧王》《荣昌窑》和《安富》,为多角度弘扬荣昌陶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荣昌陶文化艺术节暨安陶小镇开街活动、窑王祭祀活动等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广大陶艺爱好者和外来游客观看,进一步传承发扬千年陶文化。
 
狠抓集体经济发展
 
着力消除“空壳村”
 
  通安村是安富街道首批集体经济试点村,村集体投入52万元将原废弃知青点房屋及果园,打造为陶文化主题民宿—通安小栖。该民宿是集果园采摘、农耕体验、陶艺制作、小型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2014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管永双和李云杉来到安富做陶艺。2017年,他们通过与通安村合作,打造了以陶文化为主题的通安小栖乡村民宿。
 
  “民宿所用的房子,是这个村子上世纪六十年代专为下乡知青修建的一个四合院,2017年9月他们对其进行了改造,旁边还有一处宋朝古窑遗址——瓷窑里,在这里发展民宿,别有一番文化韵味。”管永双说。
 
  目前,通安小栖民宿的布置为2间大床房、2间标间、1间套间,同时配有餐厅、茶室、树屋、陶艺体验室等设施。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单调的,只有将文化融入旅游中,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打造通安小栖就是为了实现文旅协调发展。”通安村负责人表示。
 
  通安小栖的建设也增强了周边农户的发展意识和参与意识,带动周边8户村民改造了30余亩果树,帮助李邦贵等3户农户进行农家乐改建,通过开展文化沙龙等吸引了部分高校陶艺人才到通安小栖洽谈,为荣昌陶与现代艺术结合创造了新平台。
 
  2018年,通安村还对80亩集体果园进行品种改良、品牌打造,带动周边农户近100亩果园共同发展;大力开发手工陶、手工红茶等特色旅游产品;通过“在村头”平台包装营销水果,整合“通安小栖”周边200亩土地,指导开展生态鱼养殖、草莓采摘、亲子QQ农场等,发展乡村旅游,并开设“乡村游”网上线路,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除了通安村外,安富街道其他村社区也在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洗布潭村、垭口村结合陶文化旅游发展培育家庭陶艺手工作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洗布潭村、垭口村7000亩茶园实现标准化种植,建立“工厂+茶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陶都红翠”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依托茶叶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农户增值收益,初步实现乡村振兴。
 
  2018年,安富街道还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惠农富农政策,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各村社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盘活、用好优质资源,着力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安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安富街道还积极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双创”工作,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三大攻坚”精准施策,重点难点破解有方;“三大主题年”真抓实干,自身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社会服务落实到位,民生事业为民利民;完成南大泸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用地保障;同时,积极做好拆迁户建房用地、用水、用电等协调工作,确保辖区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2019年,安富街道将继续围绕‘一片陶’做文章,持续发力‘两大基本面’,攻坚克难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安富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龙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