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应广大人民的关切——精准抗疫系列评论之五
发布时间:
2022-11-27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丁华乾
主动回应广大人民的关切
——精准抗疫系列评论之五
11月24日,重庆市148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市长但彦铮就市民普遍关心的核酸检测误差等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和解释。

卜寿林摄
他说,造成误差主要有三种情况,有技术偏差、操作失当和违法行为三种情况。进而,他还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三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指出了出现这三种情况的性质划分。同时,与会的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也就市民普遍关心的社区防控、食品供应等相关问题,分别进行了回应和解释。他们的回应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分析透彻、中肯准确、客观辨证。此举,受到许多市民点赞和拥护!

回应广大人民关切,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党的二十大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容不得丝毫松劲懈怠。为此,市委要求,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更好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依法依规维护防疫秩序,有力有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定信心、持续攻坚,坚决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而回应广大人民关切,就是排除思想疑虑,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一切力量攻坚克难的关键一环。

回应广大人民关切,贵在主动、不拖不怠、正视问题、坦诚交心、形成共识。这场抗疫斗争史无前例,联防联控力度之大也是空前的。联防联控所采取的措施,既是对世界卫生组织“战疫”计划的贯彻,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然而,随着抗疫斗争的深入,特别是不得不为之的大片城区的“静默”,以及一些地方简单化、扩大化的封控,加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一部分超期封控的小区民怨沸腾,一些业主的忍耐力已达到“极限”。
如有的居民,一直处于封控之中十几天,却突然“阳”了。业主们质疑核酸公司“造假”,强烈要求上门防疫人员亮出工作牌、公布核查依据,要求重新核查。又如,个别封控的小区眼看要“解封”,又发现一例阳性,于是整栋楼或全小区又得延长封控。再如,个别小区“一封了之”,生活物资供货链断裂,业主们的生活极其困难… …如此种种,群众产生许多疑惑,甚至是抵触情绪,个别人还出现“过激”行为。
须知,在联防联控特别是小区、楼栋封控中,不少小区业主难以适应,生计也难以维系,他们产生的疑惑或过激情绪无法回避,也回避不了。面对群众的各种质疑、困惑和忧虑,当地政府、社区、村社不能简单化处置,更不能“以硬对硬”,激化人民内部矛盾。要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是知书识礼、通情达理的,对联防联控举措也是接受的,他们的一些“过激反应”也是可以控制在社会安全限度内的。
各级政府、社区、村社要严格按照二十条不折不扣执行,既不能打折,也不能简单粗暴,既不放纵,也不护短,既有力度,也要温度,应主动关切基层群众的诉求,回应他们关心的问题,积极查处违法违规,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从而消除误会误判,缓解干群矛盾,依法依规推动“抗疫”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然而,我们有的同志群众观念淡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短板”。他们对群众的诉求视而不见、无言以对;有的同志情况不熟、心中没底,“顾左右而言其它”;有的同志虽有回应,但不是以理服人,简单生硬、以势压人……。
笔者以为,回应广大人民关切,本质上是人民的立场和态度问题,是检验是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试金石。回应广大人民的关切,就要找准人民的关注点、忧点、痛点,摸清人民的诉求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否为人民释疑解惑,解决急难愁盼?这些问题想通了,办法找到了,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思路对位、回应精准,让人民疑窦顿开、豁然开朗、心悦诚服,愿意服从安排,发自内心感恩。

卜寿林摄
回应广大人民关切,要落实到办实事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除了国家大事、疫情变化以外,最根本的还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生计、职业、教育、安全等问题攸关。群众身边无小事。许多看似老百姓的“小事”,对他们来讲就是“大事”。政府要把群众的“小事”、“难事”、“急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挂在心上,拎在手上,统筹部署、精心安排,多方努力、落实到位。特别是对老人、儿童、病人更要倾力照顾,并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不疏忽任何一个细节,不办糟哪怕一件小事,不漏掉任何一个人群。
回应广大人民关切,要紧紧依靠基层防疫队伍。现在,与广大基层群众接触最多也最辛苦的是基层防疫人员,但同时他们也是与基层群众最易发生摩擦、产生互动的人员。他们既是联防联控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党的温暖的传播者,还是与基层群众直接交流的友好者。他们上传下达、左右传递、多方奔走、日夜忙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回应基层群众的关切更直接、更及时、更具体、更有效,往往能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然而,毋容讳言,这批人中也有临时“替补队员”,其个人素质、能力还不一定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防疫工作。各级政府、社区、村社,应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做好防疫工作、政策水平和心理疏导的能力,避免与基层群众发生直接冲突,尽量把服务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增强基层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总之,广大人民是抗疫斗争的主体。他们既是我们各级政府服务的对象,也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依靠。主动回应广大人民关切,是政之所要、民之所盼。我们必须做到,也能够做到!
(图片来源网络)
广大人民,回应,他们,群众,关切,基层,问题,人民,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