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桐梓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桐梓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作者:
桐梓县法院
来源:
桐梓县法院供稿
2022/06/18
浏览量
【摘要】:
今年以来,桐梓法院在省市法院和县委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以诉源治理工作为统揽,凝心聚力强力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要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省委政法委书记时光辉提出今年是全省诉源治理攻坚年。

  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韩德洋提出把推进诉源治理、乡村振兴、人民法庭建设作为全省法院今年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遵义中院持续推进“明德遵法进农家”、“多元解纷春天和谐号”,今年收案降幅20%以上的目标要求。

  桐梓县地处黔北渝南,自古有“川黔锁钥”之称,这里社情民意历来较为复杂,矛盾纠纷比较突出。近年来,桐梓县人民法院收案数年均递增2000件以上,至2021年底已达18000余件,法官人均结案420件。

  今年以来,桐梓法院在省市法院和县委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以诉源治理工作为统揽,凝心聚力强力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超前谋划

  桐梓县法院新一届党组对诉源治理工作开展了广泛调研,多次向县委专题报告。年初,召开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专题部署诉源治理工作,制定了强化诉源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以民商事案件下降50%促进全年收案下降20%的工作目标。

  高位推动

  今年以来,省法院赵传灵副院长、市中院卢飏院长、市中院田细江副院长先后到桐梓法院调研,对桐梓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县委书记陈钊主持召开县委平安桐梓建设座谈会,听取法院诉源治理专题汇报,对法院主动思考、主动作为给予充分肯定。在全县平安桐梓暨法治桐梓建设推进会上,陈钊书记要求把诉源治理工作作为各乡镇(街道)书记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一把手”工程,全面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为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县委印发《桐梓县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县委政法委每月召开诉源治理工作专题推进会,对全县各乡镇(街道)、部门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定期督查通报。

  法院主推

  今年以来,桐梓法院充分履行“法院推动”职责,以“五个‘一’工作模式”和“一套专项考核”的“5+1”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

  “一把手”统筹调度模式。以诉源治理为统揽,全面推进审判执行工作,党组书记、院长定期直接统筹调度并督促指导,确保诉源治理工作推进有力有序。

  “一对一”包保督导模式。印发《关于院领导联系包保人民法庭工作通知》,明确1名院领导分别联系包保1个人民法庭,并对接督导该法庭辖区各乡镇诉源治理工作,进一步压实诉源治理工作职责。

  “一比一“参与指导模式。对常驻院机关的3间调解室以及县综治中心调解室,分别明确1名员额法官用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专门指导,一方面指导调解,另一方面直接参与调解,对法官直接参与仍调解不成的,则立案后由该名法官进行审理,实现诉前调解与速裁快审的有机衔接。

  “一加一”递补指导模式。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依托,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联动调解机制,网格式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印发《关于建立“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书记员”工作模式的通知》,对各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和行业调解组织,明确院机关民商事审判部门和人民法庭法官负责指导,在法官忙于开庭或其他重要事务时,由法官助理递补指导,确保对调解组织的指导不断档、不脱节。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新建、恢复建立调解组织41个(其中:设在各乡镇综治中心调解组织25个,设在相关职能部门的行业调解组织16个)。

  “一体化”特殊主体解纷模式。对多发的物业纠纷,容易产生衍生诉讼的“破产企业”和“问题房开”等,明确民事审判二庭庭长对接研判指导,协调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形成合力,“一体化”化解居民小区、“破产企业”及“问题房开”等的纠纷,促使上述纠纷化解在诉前。

  “一套专项考核”助推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针对诉源治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一方面印发《法官指导调解工作考核方案》,将法官指导调解案件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安排专人统计各乡镇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呈报县政法委综合考评,每月通报。

  取得成效

  截至5月20日,我院总收案数4500件,同比降幅31.37%。民商事案件数为1817件,同比降幅56.21%。委托委派案件调解结案1938件,调解成功率62.8%。全县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下步工作中,桐梓法院将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紧紧依托党委政府,推动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推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诉源治理,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