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冬游中坝岛
冬至时节,来到石蟆羊石当地人称之为后河的河边码头,远眺江心的中坝岛,在河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隐秘于大河风情中的仙境一般,让人浮想联翩。冬至后的河风与清冽的江水,此时此刻显得很似平静,妆点着空濛的码头渡口,把人们向往踏上中坝岛的心情撩动着。
约摸等待了不到十分钟,定时定点往返的水上巴士就从后河码头把人们载向了中坝岛码头。甫一登岸,一座高达数米且镌刻着“长江入渝第一岛”的碑座便映入眼帘,仿佛在告诉登岛游览的人们,中坝岛是很有地理标识的。盛装的红男绿女们,一阵狂欢,纷纷以碑座为背景,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沿一条散发着大河风味与乡土味道交融的小路,便进入了中坝岛的腹心。那些高大的、密集的、蓬勃的龙眼树挺立着,郁郁葱葱,向过往的游客展示出独特的风景。据了解,岛上有古龙眼树林500余亩, 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就有200多株。因其树龄长,结出的龙眼颗粒大,肉质和口感非常好,是岛上的“三宝”之一,另外是甘蔗、红糖。
说起中坝岛甘蔗,这是岛上人夸夸其谈、引以为傲的特色农产品。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的中坝岛甘蔗。脆甜的甘蔗,一撕皮儿就通到尾,不磕牙,不伤嘴。岛上的蔗农给我介绍说,他们种植甘蔗是很用心的,在甘蔗成熟过程中,要经过三次大规模施肥,全是农家肥或油饼渣,不会使用催长素之类的化学肥料。还要随着甘蔗的生长周期,给甘蔗去叶、栓绳,使之既蓬勃向上生长,又不会风吹雨打之后倒伏。因此,中坝岛的甘蔗,每到下半年时节,1000多亩甘蔗林里的每棵甘蔗,都是站得整整齐齐的,犹如排列整齐的士兵,很是壮观。一眼望去,广袤的蔗林无边无际,丝丝蔗甜从蔗林飘来,穿过阡陌,穿过菜园,一直飘到鸡犬相闻的岛上人家。
“买红糖喽,新出锅的红糖喽!”,一阵吆喝声,把我们一行人带到了一家蔗糖生产作坊。只见蔗糖师傅,在作坊架起一口硕大的铁锅,正用猛火熬制着蔗糖。蔗糖师傅一边不停地搅拌着锅里沸腾的糖浆,一边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着中坝岛的蔗糖独一无二,蔗糖师傅的现身说法,把参观蔗糖熬制的游客们说得动心,争先恐后地买了不少刚刚出锅的新鲜蔗糖。趁蔗糖师傅稍有空闲,我向蔗糖师傅打听蔗糖熬制的经济效益如何?蔗糖师傅满脸堆笑,一副满足感,说,肯定比买甘蔗强多了嘛。你看我们岛上的蔗农糖农,家家都是盖的楼房,住的楼房,日子比蔗糖还要甜哟。说到高兴处,蔗糖师傅随手一指屋舍后面的那片蔗林,兴奋地告诉我,这就是我家的摇钱树、聚宝盆呢!
告别蔗糖师傅,我继续向前。沿一条宽敞的乡村硬化公路,我穿行在蔗林、菜园、竹林、绿树相映生辉的景象中,心情在田园诗画般的中坝岛肆意放飞。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一户“坝中小院”,那红褐色的石头垒砌的院墙里,是三层小洋楼,小院主人热情邀请我进院歇息,喝口产自岛上的香茶。环顾小院,见院中绿植、碧树、池中鱼、壁上画,交相辉映,好不惬意,让人顿生出这里应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之感。
走过几棵蓬勃生长的黄葛树之后,我穿越中坝岛腹心,来到了前河码头。这里,可看见奔流的大江气势磅礴,江上的货船满载着物资,向东而去,在与中坝岛的相遇相别中完成着一次航行。而中坝岛,就像是信守承诺的坐标,在大江奔流中,崛起固守家园的梦想,为来来往往的船只,为来来往往的人们,述说着中坝岛美丽的故事,让江风倾听、与船笛合鸣、把时光留住。
在中坝岛,最让我感动的是,岛上的居民、村民、蔗农、糖农,对保护长江鱼的极大热情。以前,岛上人把打鱼、捕鱼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岛上人参与整治长江流域中坝水域非法捕捞问题,早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为长江禁渔贡献着中坝岛人的朴素情怀。在中坝岛,我还看见“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的醒目标牌,从中可以深刻的领悟到,中坝岛早已经融入唱响成渝“双城记”的行动中,中坝岛人不再是远离光影中心的配角。
啊,原生态的中坝岛,无污染的中坝岛,在长江入渝的旋律中,应和着时代的节拍,铺开了一幅宁静、安详、和谐的画卷,留在长江中央,映在人们心中。冬游中坝岛,热度胜过寒意,温暖如故,温暖四溢。
作者: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