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在探寻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步游中传承文化

在探寻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步游中传承文化

作者:
文:许江涛 摄影:许江涛 仇晓红 王志健
来源:
印象重庆网
2021/12/29
浏览量
【摘要】:
近日,笔者应“守护母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步游寻根城市文化公益活动倡导者龚长生邀请,有幸参加了2021年12月25日″探寻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传承红色基因,城市人文步游公益文化活动,作为一个虽是土生土长的渝中人,却因在外工作近40年返乡的游子,步游母城故里,倍感温故亲切,在身临其境的步游中找回记忆,回到了老重庆故里。

  文:许江涛 摄影:许江涛 仇晓红 王志健

  近日,笔者应“守护母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步游寻根城市文化公益活动倡导者龚长生邀请,有幸参加了2021年12月25日″探寻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传承红色基因,城市人文步游公益文化活动,作为一个虽是土生土长的渝中人,却因在外工作近40年返乡的游子,步游母城故里,倍感温故亲切,在身临其境的步游中找回记忆,回到了老重庆故里。

 

 

  本次″探寻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城市人文步游是2021年3月拉开"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序幕以来的最后一场公益文化活动。其行程线路为: 1号地铁站一一菩提金刚塔一一抗建堂一一原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一一山城步道张家花园一一巴蜀中学旧址一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一一党在重庆最早的诞生地(中共重庆党支部)一一人民大礼堂合影留念。

 

龚长生先生讲解活动内容和注意事项

 

  上午9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探寻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城市人文步游发烧友,陆续聚集到重庆地铁一号线七星岗站二号出口处,大家兴致勃勃地听着活动组织者龚长生先生讲解活动内容和注意事项。

 

 

 

 

  9点30分,大家列队按照活动路线进发。穿过一片居民区,来到了步游行程的第一站菩提金刚塔,菩提金刚塔位于观音岩抗建堂社区电测村小区大门左侧堡坎上,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组织者龚长生向大家讲述了菩提金刚塔的历史故事。他说:1926年,国民政府重庆第一任市长潘文华认为,要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建设,只有“将坟提迁,即可化无用为有用,开辟为新市区”。决定将七星岗通远门的上万孤坟迁出。潘文华下令,有主坟自行迁移,给予适当补偿,无主墓则挖出尸骨异地埋葬。

 

组织者龚长生向大家讲述了菩提金刚塔的历史故事

 

  由于施工时,不少尸骨被工人乱抛,“修路挖坟、破棺露骨、冒犯神灵”之说不断弥漫在城市上空。当然也不乏“半夜鬼嚎、怨气冲天”之类的极端传言,一时间人心惶惶,也就有了“七星岗闹鬼”的由来。

 

 

 

 

  为了超度亡灵,安抚民心,潘文华决定根据佛经上的说法,建造一座“使死者超度、生者永得安宁、消灾避难”的金刚塔。于是请来西藏的洛那活佛指导进行修建,并由佛学家张心若为金刚塔撰写碑文。1930年建成后,洛那活佛还带着数十名喇嘛来此诵经祈祷,超度亡魂,场面盛大庄重。

 

 

  随后,步游队伍来到了抗战时期著名的中国话剧的圣殿——抗建堂。

 

 

  龚长生介绍说,上世纪40年代,重庆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戏剧名家,为了满足重庆话剧演出的需要,修建一座专门剧场的想法应运而生。抗建堂,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建成后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该剧场题名,由林森亲笔题写了“抗建堂”三字,取自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自1941年4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抗建堂上演了非常多的经典话剧,其中,很多话剧都在此首演。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话剧创作者们奉献出了非常多的经典,也让抗建堂真正成为了中国话剧的圣殿。

 

 

 

  郭沫若、曹禺等一大批文化人曾在抗建堂宣传抗日救亡,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等著名话剧团体及舒秀文、张瑞芳、秦怡名角先后在抗建堂演出,郭沫若《棠棣之花》、《虎符》、《屈原》,曹禺《北京人》、《雷雨》,吴祖光《牛郎织女》等经典话剧的上演让抗建堂成为了中国话剧的圣殿。

 

在原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处继续探寻

 

  接着,龚长生带领大家步游到原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处继续探寻。该旧址系1935年由四川自贡人李义铭兄弟集资在观音岩荒地修建,李自任院长。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民政府及蒙藏委员会、内政部等机构及重庆市卫戍警备司令部先后征用义林医院办公。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内政部等机构随国民政府返回南京,义林医院仍为重庆市卫戍警备司令部征用至1947年归还义林医院。重庆解放后,李义铭将私立义林医院捐赠给重庆市人民政府。该处不仅记录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段艰难的历史,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促进统一祖国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张家花园步道

 

  张家花园步道系山城第三步道的一部分,因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张家花园而得名。和山城许多其它小巷一样,这里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是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

 

 

巴蜀中学校门旧址

 

  步游队伍走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张家花园正街的巴蜀中学校门旧址,巴蜀学校是由国民政府川军将领王缵绪(后任国民党四川省主席)于1933年创建。从建校那一天起,旧址大门的四根柱子就伫立在那里,见证了巴蜀校园88年的沧桑巨变。如今的巴蜀中学已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位于张家花园65号,原巴蜀中学宿舍。1938年“棫园”租借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此以后这个小小的地方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文艺界的中心。当时,这里名人聚集,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任首届名誉理事,包括郭沫若、老舍、巴金、胡风、朱自清、丁玲、吴组缃、田汉在内的文艺大家都曾是“文协”骨干。

 

 

  在张家花园步道上,还有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法学校”的遗址。“中法学校”,1925年由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先生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也是重庆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重庆支部的诞生地。

 

 

 

 

  1926年1月,中共重庆支部在重庆中法学校成立,冉钧任书记,支部委员有周贡植、吴玉章、杨闇公、童庸生,这也是重庆城区建立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同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重庆中法学校正式成立,由杨闇公担任书记,成为统一领导四川革命的中共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机构,直属中共中央领导。

 

 

 

 

 

  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中法学校被反动分子捣毁,被迫停办。

  中法学校在重庆党史上是极其光荣的一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通过这次活动,参加的队员们对山城重庆的光辉历史和母城文化有了更进一步认识,深受启发和教育。

 

 

  "母城记忆群群友对活动感言:

  华姐: 重庆在作为陪都之前,是一个弹丸之地,城市就是解放碑至七星岗。是陪都让重庆得到了发展,城市扩展,人口巨增,科技,文化,教育,工业,新思想新文化,新人文新理念等等得到飞跃发展,奠定了今日国际大都市的基础。留下许许多多的陪都历史文化遗迹,得我们的了解、探索、发现并保护。重庆的陪都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折不挠的抗战史,是民族魂,是英雄诗,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文化绵延发展的完美体现。通过活动,更加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感谢母城记忆公益活动的组织者生歌的精心组织和精彩讲解!也感谢全程为我们照相的人九老师以及更多的志愿者,希望母城记忆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文化传承越来越广!

 

 

  雅居士:因在成都所以未能参加这次活动。但从文章里面已经感受大家对这次活动的热情和大力支持。2021年即将过去,母城记忆的群友们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步游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崭新一年,为2021的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用文字和照片为我们留下的精彩,朋友们,新的一年再相聚。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张家德塑像

 

  胡:了解一座城,必须知道她都经历了什么,承载了什么,这样你才会更好地融入。

 

 

  最后,大家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汇集合影留念。结束了这次有意义的“守护母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步游寻根城市文化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