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著名作家吴景娅《山河爽朗》分享会暨“月圆南山”中秋诗歌诵读会在重庆举行
分享会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9月18日下午,著名作家吴景娅《山河爽朗》分享会暨“月圆南山”南岸区作协2021年中秋经典诗歌诵读会在重庆嘉瑞酒店举行。此次活动由南岸区文联主办,南岸区作家协会,重庆女作家沙龙协办。南岸区文联主席赵瑜,南岸区作协主席杨金帮,市散文学会原会长邢秀玲,著名作家吴景娅、萧敏等,南岸区作协副主席陈猷华(常务)、曾绍仑、吴丹及秘书长周永素等30人出席会议。
吴景娅与大家分享了《山河爽朗》的创作体会
吴景娅与大家分享了《山河爽朗》的创作体会。她说,“在我心中,重庆已不是一座城市,它更像一个人,正面看是一个壮硕、开朗的汉子,转过身是一个娇柔、谦和的女人。我想通过《山河爽朗》告诉读者,重庆的山水和人文都拥有多元之美,重庆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文化名城。”
《山河爽朗》共15万字,其中约有一半是吴景娅在疫情期间宅家创作的。她说,“我习惯早上7点起床创作3个小时,下午再对上午写的文字进行调整。”吴景娅除了创作新作外,她还将近年创作的散文进行修改纳入这部散文集。
吴景娅十分了解重庆,她说,我曾到世界上40余个著名城市游览,没有一个城市像重庆,重庆的相貌、底蕴都是独一无二的。重庆人逢山开路、逢水架桥,这里既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与激情,又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再话巴山夜雨时”的风花与雪月,“没有重庆就没有我酣畅淋漓的人生。”
重庆这个城市极其有特点,生得是如此惊心动魄,从气候、环境、人文到人的性格……全方位地极端、激烈。重庆就是一座只供具有挑战精神和勇敢的人生存与游乐的城市。
吴景娅意识到,对很多作家而言,写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亲密的人往往更加困难。要写好重庆,就要找到新颖的角度,如果写成人们司空见惯的文章,那就没多大意义了。此外,写重庆历史文化地标、人物和事件,也要在材料和文学之间找好平衡点,让读者读后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
南岸区文联主席赵瑜感谢吴景娅老师与大家分享《山河爽朗》创作体会
赵瑜感谢吴景娅老师与大家分享《山河爽朗》的创作体会,她说,景娅老师所讲到的点点滴滴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之谈,在《山河爽朗》这本书里面,景娅老师用细腻动人、饱含激情的美丽文字,解读重庆的山水与人文,道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告白,揭示了重庆这座城的生命力和魅力之所在,让读者能从这本书中深感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并从中找寻到重庆城与重庆人生长的依据以及灵魂栖居的所在。
著名作家萧敏朗诵自己创作的散文诗《中秋》
作家杨骏朗诵自己创作的诗作《南山的月》
在“月圆南山”中秋诗歌朗诵环节,首先播放了醇色电台编发的中共南岸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诗人朱高建的诗歌作品《灵魂爽朗—写给吴景娅老师》,诗歌的字里行间,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表达了诗作者阅读《山河爽朗》这本书后的感悟,以及对女作家吴景娅的感佩之情。散文作家梁奕也声情并茂的朗诵了朱高建诗歌作品《灵魂爽朗—写给吴景娅老师》;作家彥如朗诵了吴景娅诗歌作品《南岸》。
作家董义明朗诵自己创作的诗作《红岩儿女述衷肠》
作家张萍朗诵自己创作的诗作《今夜,月华如水》
朗诵会上,杨金帮、萧敏、谭萍、陈猷华、董义明、白桦、杨骏、郭爱华、张萍、曾绍仑、湛蓝等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区作协副主席林克于因重感冒不便参会,他特意邀请参会的秦本志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木子兮表演了独舞《故梦》,孙开渝一曲声情并茂的《再见了,大别山》为诗歌朗诵会画上了完美句号。(曾绍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