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救救被困于精神鸦片陷阱的未成年人
作者:华文
一位老人向笔者诉苦:自己九岁的孙儿被网络游戏死死缠住,因学校布置的网课、作业许多要在手机上做,便以做作业的名义,玩上了游戏,一年来打了近两万元。孩子多次遭到父母的教训和打骂,每次都跪着大哭承诺不玩了,甚至要拿剪刀“自裁”或跳楼,但一拿到手机,就控制不住 巨大的诱惑,旧病复发、疯狂玩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这位老人说,这场景就像当年的可卡因、大麻、鸦片,已经大面积入侵中国社会,并毫不留情地向未成年人下手,让许多未成年人不思学习,整天沉溺在凶杀、打斗、咒骂、低俗、色情、黑恶之中,让一些孩子心态扭曲、学业荒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然而,对其违害,并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朋友说,他到当地相关部门报案,对方轻描淡写说,“呵,是你家孩子打游戏嘛,你们家长要管教。”朋友问,“能立案么?”对方摇摇头,“这种情况太多了。各人管好各人的孩子。”
然后,到银行求助,打电话到支付宝反映,均被敷衍 塞责,至今无人帮助追款。
朋友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遂想起向媒体人反映。
朋友说,追钱,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想请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网信办、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学校、社区,甚或是人大立法机关,对网游网毒的危害给予高度重视,下决心也来个“综合治理”,既治标,更治本。
首先,建议国家立法坚决禁止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之所以能够渗入社会生活,并日益猖獗、肆无忌惮,成为“公害”,就是因为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将其列入对社会有重大危害的“精神毒品”,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娱乐,也是一项正常的文娱活动,可娱悦心情、排泄情绪。何况,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当时,马克思时代还是早期工业革命时代,生产力尚不够特别发达。当今,互联网时代,高科技让资本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特别是游戏一登上网络高速路,便为了暴利,变成桀骜不驯,更加疯狂,什么良知、道德、底线,全抛诸脑后。
据查:网络游戏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涉足此业的仅中国就有上万家网络公司,领头羊是腾讯公司,还有华为。什么 “第五人格”、“王者荣耀”、“狂轰乱诈”、“九灵神域”、“杀气童话”、“忍者拯救计划”、“植物大战僵尸”、“救救花裤衩”、“怪兽”等五花八门,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网络游戏已然超越了合法的、正常的“游戏”范畴,被业界精英设计得“十分完美”、潜心挖了不少深坑、陷阱,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独立判断力、强大控制力的未成年人,更是等同于“吸币机”、“绞肉机”,造成不可估量的终身危害,于社会、学校、家庭均有百害而无一益。单凭舆论谴责,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必须从立法的高度,给予斩草除根。这是“釜底抽薪”!也是“治本之举”!
其次,联手严厉打击网络游戏产业链。网络游戏已然形成了完整的创意、设计、制作、运营、吸金的产业链,环环紧扣、步步设陷,引诱玩家一步步进入陷阱,在激烈的厮杀、攻防中达到高度亢奋、废寝忘食的境界,不吝资财,抢购“设备”、过关斩将、掷币丢钱,多者达到几十上百万元,少者也是几千上万元。据说,一个网络公司每年暴利可达几十上百亿元。未成年人深陷“网毒”后,基本上是求告无门,即使打通了投诉电话,也是互相推诿、甩锅、卸责,追回者寥寥无几。
所以,要以扫黑除恶的决心,纳入打击“电诈”、“网诈”的范围,从创意、设计、制作、运营、吸金的全产业链各环节,深挖细查、斩草除根,对未成年人上当受骗的则要促其一笔一笔清退。对游戏中设置的“免密支付”、“自动扣款”之类,则应坚决规范,或果断叫停。对经主管部门约谈仍不改正的企业,则应坚决予以取缔。绝不能心悲手软、放任不管!
再次,劝诫民族优秀企业家做“良心企业”。在网络游戏这条产业链中,让人大出意料的是,竟有几家在国人心目中备受尊崇的民族标杆企业也参与了其中,做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换句话说,也加入了伤害未成年人的“恶行”之中。为了利益,大大贬损了它们多年积累的社会公信力,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形象,这是极不值得。希望“涉毒”的民族优秀企业家,在暴利与良心之间选择良心,在眼前利益与社会效益之间选择社会效益,万不可做伤天害理之事,切实担当起守护民众身心健康的职责与义务,自觉与这类赚昧心钱、吸人血、毒害未成年人的生意“切割”,做一个遵纪守法、感恩人民、回报社会的民族企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每一级党委、政府,每一位公务员、市民、教师、青少年,都要从国家、民族盛衰兴亡的高度,认识“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毒害及后果,真正形成共识、亮出杀器,向网游网毒公开宣战,营造网络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确保民族的肌体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