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交通茶馆情未了

交通茶馆情未了

作者:
王月建 王月线 王竞
来源:
印象重庆网
2021/07/12
浏览量
【摘要】:
自2005年,陈安健接手了交通茶馆。从此茶馆的策划,宣传运作都在他打造茶馆市井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将茶馆视为他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生命中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印证。

  “交通茶馆情未了,清茗乾坤会安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陈安健教授(右)与笔者交流

 

  卯时“吃茶去”,和朋友一道再次走进交通茶馆,择一僻静角落轻轻落座,沏上盖碗茶慢慢闲聊。少顷,一位中等个头,神清体健,步态干练,身着黑色T恤,衣衫当中一白方体“黑“字赫然显眼,自取罗汉雅号的陈安健教授面带微笑,还真个酷似一尊“罗汉”飘然而来。

  “您好!久闻陈教授大名,能认识先生您非常荣幸。”

  “不客气,彼此彼此。”

 

陈安健先生

 

  与陈安健教授握手感觉不仅有力,且有温度,能明显感觉到是一双油画家惯有的厚重有力的手。客随主便,陈安健教授乃是交通茶馆的馆长,是这一亩三分地的主。寒暄之后,健谈的陈教授随即滔滔不绝,娓娓谈起了交通茶馆的过去,今天和未卜的明天

  古人云:“先知而后行,为君子之道,智者之举”。

 

陈安健作品

 

  交通茶馆始建于1987年。话说在1997年某日,当陈先生又一次来到交通茶馆,心灵不由为之一震,当时身为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的陈先生,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充满智慧的头脑,刹那间便感到,这里就是他创作的源泉,或许就是他今生今世离不开的“情场”。于是乎,陈安健一头栽进茶馆中,浸泡出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经年累月,数十年来,千锤百炼创作出了一系列以茶馆为主题的油画精品。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陈安健作品

 

  陈教授创作的一系列反映茶馆的油画作品,虽然来源于都市街巷茶馆里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却异于常人而独具慧眼、另辟蹊径,从艺术的高度,从美学的角度,略带夸张地描绘出市井小民的喜乐忧愁、酸甜苦辣,各种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嬉笑颜开​,打情骂俏……无不一一融入他的油画作品中。

 

陈安健作品

 

  茶馆的春秋演义,时代的脉搏气息,社会的世象缩影都在他的油画中丝丝缕缕、血脉相承地展露在世人的眼前。一切的荣耀与辉煌,包括一切不为人所知的寂寞与艰辛,无不是陈安健教授“这位地方画家”几十年来呕心沥血、殚心竭虑,砥砺前行后结出的丰硕成果。

  茶馆文化、市井日常,百姓百象,都从陈先生的油画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传承、发挥和创新,历久弥新。

 

陈安健作品

 

  追求快乐、幸福和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善良的创造者和理想主义者,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法则。自2005年,陈安健接手了交通茶馆。从此茶馆的策划,宣传运作都在他打造茶馆市井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将茶馆视为他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生命中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印证。

 

陈安健作品

 

  尽管如此,他却从不参与经营活动,这就是陈教授作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艺术家的豁达大度和仁德义举。至今,茶馆自始至终依然保持着原始质朴简陋的原貌模样,这样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貌的茶馆已是凤毛麟角,能够在国内大城市的闹市中保存原生态的茶馆35年,实属不易,难能可贵!但这却是陈先生这位善良的创造者和理想主义者追求的快乐、幸福!

 

陈安健作品

 

  如今,全国各地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投身学习美术绘画的少男少女、莘莘学子,网络追风者,但凡来到九龙坡都会前去观光采风这沉淀了丰富文化底蕴的交通茶馆。在充满了青春活力和艺术气息的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现由于疫情防控暂时没有对外开放),不仅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去观光,去游览,去喝杯茶,去拍个照,去体验沧桑依旧的市井茶馆的前世今生,去遥想交通茶馆未来未卜的归宿……如今,在滩子口的悬崖上,又建立起了一座百米高的螺旋观景台,以及一公里长观望长江的悬崖步道,或许这都将是交通茶馆,四川美术学院成为美好成为永恒最好的注脚。

 

陈安健作品

 

  对于交通茶馆的明天,陈教授充满了忧虑,伤感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能够竭尽全力保护原滋原味的茶馆,能够让其继续存在,一直不停地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妥善完好的保存交通茶馆和它前面那栋三层老式楼房。如今,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可逆转,但愿陈教授这美好善良朴实的愿望能够实现!

  毕竟,在那些一直有着灵动生命的街巷里,在看似老旧凋零的老式楼房中,它们蕴含的光华,不熄的灵魂,内心的交响,自由的脉络,它的珍贵与稀缺,在今后的岁月里,恐怕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

  作者:王月建 王月线 王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