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版权
音韵格律词牌泰斗韩子渝开门收徒施传承
音韵格律词牌泰斗韩子渝开门收徒施传承
八岁女孩康嘉洋求学音韵格律词后继有人
拜师现场视频
(本网讯)记者牛运鸿报道: 2月27日,在重庆广场宾馆出现了一场十分庄重简朴而又令人惊叹的“拜师仪式”。
说它庄重,是因为硕大的电子屏幕上红底金字,亮眼醒目;说它简朴是因为只有一桌普普通通的几道菜肴,七八个参与者;说它惊叹,是因为记者在百度上一搜,竟然没跳出来类似或者近似之信息。
这场“拜师仪式”的主角一个是年仅八岁的小女孩康嘉洋,另外一个是古诗词音韵格律界的泰斗级人物,古稀之年的老教育家,古文化工作者韩子渝。
韩子渝教授从事教育、文化、文博工作50年,有《学界拾遗》《谛听大地》《山月心影》《浩气长流》《天路心声》《词说:去了宋朝》《庚子词存》《西台诗鈔》《西台賦钞》十余部著作,撰有七律540首、词720首、赋80余篇,参与全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一系列国家级历史文化博物项目的筹办,先后担任全国部分地区人文景观教育圈、全国直辖市科教文化大区教育论坛、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宝善宫教育博物馆、中国抗战教育博物馆总策划。所著35万字长篇纪实文学《国画的诞生》记录了巨型史诗国画长卷《浩气长流》的创作过程。
其中,描绘中国人民英勇抗战史诗级鸿篇巨著,是海峡两岸好评为最的佳作,全世界总量只有7000册。
康嘉洋拜韩子渝为师
卢作孚的长孙女卢晓蓉曾经忧心忡忡对韩子渝说,韩子渝研究的格律诗,词牌,音韵这一块,经她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微信群里查证,目前还真没发现有人超越,就连北京大学中文系都找不到老师来开韩子渝研究的这一块的课了。中国教育科学院的一个研究生、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称,北京师范大学也没有人能开韩子渝老师这一门课了。
古稀之年的韩子渝平生低调做学问,近年来却为古诗词的音韵,格律,词牌这一领域越来越冷清,越来越没有人研究,或有失传断档危机而寝食难安。当他发现一个老朋友的女儿天赋异禀,语言情智独特,当即触动了他出山,想要开门收徒的激情。当他与老朋友道知时,老朋友立即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表现出乐意求学的心愿,这才有了“诗词歌赋大师韩子渝开门弟子康嘉洋拜师仪式”这一令人惊叹的一幕。
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孙善齐致词
韩子渝在拜师仪式上说:“康嘉洋同学学习目标明确,社会理想远大,勤奋有成效,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苗子,在语言,文学方面天赋异禀。为了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传承为师平生学艺,我经慎重考虑,确认确定收康嘉洋为弟子,并竭尽全力教授平生在诗词歌赋韵律方面的真知绝学。”
重庆市文学界资深学者孙善齐在仪式上说,没有想到能够见证诗词歌赋音韵格律词牌的拜师仪式,更没有想到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拜师古稀之泰斗的拜师仪式,这是平生第一次,很意外,也非常惊喜。遵循传统礼节拜师研究非常少见了,懂与研究格律音韵词牌的人少之又少了,有断档的危机,康嘉洋无意之中做出了一个让传统文化工作者们非常欣慰的一个选择。他真诚期待康嘉洋学有所成,让音韵格律词牌领域的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康嘉洋
康嘉洋小朋友在拜师仪式上的肺腑之言再一次让人刮目相看,她说:“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非常荣幸能作韩子渝导师的开门弟子,我感谢大家的祝愿和期盼,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盼,我会努力的。我之所以愿意拜子渝导师为师,因为我现在还是一个小雨滴,而子渝导师音韵格律词牌方面的知识是一片云,是一片海,我希望通过我的学习,今后能够成为一个这方面的人才,请导师接受我的三拜。”
韩子渝当场为弟子填写了一首词,“忆江南.咏嘉洋. 忆江南 • 咏嘉洋。嘉洋小,鸿志不寻常。几度童音妙韵献,多盘大赛美名扬。能不赞嘉洋!
这是弟子康嘉洋获得的人生第一首词,通过导师现场教学,让康嘉洋知道了词有小令,有单调和双调,有韵数和韵位。
巴渝文化研究员学者林文郁致词
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秘书长,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孙善齐,重庆市火锅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巴渝文化研究员学者林文郁,本网总编辑许江涛等重庆社会贤达同喜同贺同证了这一拜师仪式。并在同喜同贺同证一栏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