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解放碑:还是重庆人的吗?

解放碑:还是重庆人的吗?

作者:
李正权
来源:
印象庆网
2021/02/15
浏览量
【摘要】:
如今去解放碑,那街上闲逛的摆着姿势照相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游客。即使有人匆匆忙忙在此上班,可能半数都是“渝漂”。在解放碑,你要真正碰上一个老重庆,可能很难。于是就有了这个疑问:解放碑还是重庆人的吗?还是重庆人心中的那个解放碑吗?

作者:李正权

  说明:如今去解放碑,那街上闲逛的摆着姿势照相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游客。即使有人匆匆忙忙在此上班,可能半数都是“渝漂”。在解放碑,你要真正碰上一个老重庆,可能很难。于是就有了这个疑问:解放碑还是重庆人的吗?还是重庆人心中的那个解放碑吗?

重庆的最中心、最地标的解放碑

 

  我家先是住临江门,后是住朝天门,都是住在城墙外,因而都是城外人。那时,城外的人把去解放碑叫作“进城”,城里的人把去解放碑叫作“上街”。像我这样的“城外人”从小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在城里去工作。后来下乡当知青,后来调到望江厂,离城里更远了。可能正是离城更远了,对解放碑的依恋之情也就更浓。

解放碑的游客

 

  在望江厂上班时,除了加班,我每周都要进城,都要去解放碑逛, 哪怕当年那解放碑除了人再没有其他可以看可以听可以玩的地方。 即使后来结婚安家, 也幻想着能有机会换个工作, 调到城里。哪知后来真的调到城里了,而且还就在解放碑上班,幻想变成现实,不知为什么,对解放碑反而失去了兴趣。开始的那两三年,我晚上就睡在办公室下楼就是解放碑,却经常整天不下楼。 后来在四公里买了房, 天天上班下班都要路过解放碑,却没有留下印象来,更没有留下什么文字来。

解放碑的游客

 

重庆百货大楼

 

  也不是完全没有印象。那时,每个星期三早上很早我就要去地处南坪的印刷厂。 太阳刚刚从南山升起来, 给解放碑涂上一层金箔, 商店都没有开门,但那商店门口东一处西一处聚集着跳坝坝舞、打拳、舞剑的人。那打太极拳的甚至穿着一样的白色唐装, 悠闲轻柔, 让人不得不回头多关注几眼。 有一次, 重百门口舞剑的那一个群人中, 有一个背着宝剑的老太婆匆匆赶到,气喘吁吁对同伴们说:“今天山洞出了个车祸,所以来晚了,对不起啊!”她竟然是从歌乐山赶来的。我刚好路过,瞪大眼看了她几下,真是匪夷所思。

民国茶馆

 

  解放碑又是“不夜”的。歌厅舞厅夜总会没去过,不说了,就说那街头巷尾,入夜后反而更热闹。晚上10点,商店关门,售货员服务员冲到车站,去挤末班车,那场景那阵仗像发生了地震或“暴恐”一样。解放碑上的大钟敲过12点,那解放碑下依然人流如潮。

八一路好吃街

 

  歌厅舞厅夜总会散场后,那夜啤酒摊摊才正式热闹起来,猜拳行令搅酒的闹得一塌糊涂。然后,那街上就有喝醉了的人穿穿倒倒走过,甚至还有酒醉发疯的人狂吼乱叫。再接着,晨练的人便多了起来, 先是一个个长跑者围着解放碑转圈圈, 后是一群群打拳者在那解放碑平台上舒展身手。东方露出鱼肚白时,解放碑就完全苏醒过来,清洁工开始扫大街,卖早点的餐馆冒出了蒸馒头包子的热气和香味。当解放碑顶上的太阳灯熄灭后,解放碑就开始了一整天的繁忙,那车站,那街头,到处都是小跑一样匆匆忙忙的上班族。

巨幅电子广告屏

 

  十字金街,寸土寸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解放碑就开始拆迁改造,把居民往南岸江北赶。到如今,解放碑周围那些老房子已经拆得差不多了。即使还剩下一些旧住宅,主人也不住了,租给乡下来的人,自己则搬到南岸江北的好房子去住。我小学、中学的同学大多住在解放碑周围,如今好像一个也没有了。

解放碑:永不消失的人群

 

  但是,人离开了解放碑,心却离不开。过那么久没去解放碑走走看看,很多重庆人都觉得不自在。重庆人去解放碑,不是去逛商店,而是去寻找一下当年的记忆,去感受一下放松的愉悦。如今重庆商圈多了,观音桥、沙坪坝、杨家坪、南坪甚至比解放碑还热闹, 年销售额也超过或接近解放碑了, 但解放碑在重庆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终难以替代。

 

  为了对付其他几个商圈的竞争,渝中区政府把解放碑商圈定位为“时尚之都”, 引进高档品牌,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 站在诸如美美百货那样的商场门前,升上来的好像只有某种异己感。偶尔走进去,也觉得岔眉岔眼的,让人不自在。低头看一看那价格,背心往往就要冒冷汗。虽然如此,进城办事,还是忍不住,即使要绕一个大圈子,也要到解放碑街上走一走,逛一逛。

解放碑:永不消失的人群

 

  前几年,有时带上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去解放碑走走。走累了,她坐在那街心花园里,和那些与她年龄差不多的老头老太婆搭白。没想到,那些老头老太婆竟然也是像她一样的“老重庆”,也是来看解放碑变没变,变成什么模样的。母亲当年下力做临时工,走的地方多,待的单位多,认识的人也就多,东拉西扯,竟然是熟人的熟人,于是话就投机了,有时竟然舍不得走。

长江上夜景

 

  当然,解放碑对外地人的吸引力更大。到重庆来旅游, 如果不去解放碑,也就白来了。事实上,在解放碑街头逛的,多半都是外地人。那些挂着照相机,那些拿手机不停拍照的,肯定是外地人了。 解放碑越来越靓丽, 也足以引起外地人的赞叹。

网红东水门大桥

 

  十多年前, 儿子还在俄罗斯留学, 曾经拍了几张解放碑的照片带到俄罗斯, 没想到那些老师和那些同学都以为他拍的是纽约是香港。如今,解放碑的摩天大楼更多, 给人的印象好像也更宽敞了, 更堂皇了,更休闲了。如果有外地朋友来,不陪着去解放碑走一走,不去指着那已经更新了多代的国泰电影院、三八商店、友谊商店、交电大楼说说陈年旧事,好像就没尽到朋友的责任, 更丢失了作为重庆人可以显摆一下的机会。

  解放碑号称“金街”,那房屋,特别是那写字楼的租金也就更贵。但是,如果不在解放碑周围占有一席之地,不管什么公司都不敢称自己就是老大。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要在解放碑开个支行什么的。虽然那营业厅里往往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客户,与其他商圈银行营业厅人潮涌动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但不在解放碑开店,岂能显示自己的实力?要在重庆开高端研讨会什么的, 也要尽可能选在解放碑。 因此, 解放碑周围的五星级酒店不仅多,入住率也高。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在原住居民搬迁后,支撑起解放碑耀眼的光鲜,解放碑才不至于白日繁华似锦, 夜晚空无一人如死城。

图片摄影/许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