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油渣儿:香了我的童年(散文)

油渣儿:香了我的童年(散文)

作者:
黎强
来源:
印象重庆网
2020/11/24
浏览量
【摘要】:
油渣儿虽不起眼儿,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家的味道。直到今天,凡是家里熬制猪油之后,油渣儿是决没有丢弃过的。油渣儿,香了我的童年,直到今天,那香香的味道儿,仿佛从未远去。

 

 

  油渣儿,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熬制猪油之后的剩余物,白生生的、香喷喷的。刚从油锅里捞出来时,立马再加一些白糖就着吃,味道极其鲜美,简直就是佳肴。做汤时,放置少许油渣儿,那汤味就很别样。炒小菜之类时,也可以放置少许,出锅的小菜同样很是鲜香,就饭时那味道儿绝对胜过饕餮大餐。还有就是把油渣儿剁碎,包小笼包子,那个香哟,真是美得不得了。

  油渣儿虽不起眼儿,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家的味道。直到今天,凡是家里熬制猪油之后,油渣儿是绝没有丢弃过的。油渣儿,香了我的童年,直到今天,那香香的味道儿,仿佛从未远去。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母很是勤俭,一分钱掰成二分钱花。日子再是窘迫,但一年中总要粘油星油气噻。看着正长身体的仨兄弟,老实巴交的母亲总会到集市上去,扭着“刀儿匠”(肉摊上负责割肉的师傅)想办法去买点用于熬制猪油的上等猪肉,肥肥的,油油的,拿回家洗净,在菜板上切得不厚不薄、不大不小的,整整一大瓷盆。然后,倒置在大铁锅里,加上点花椒,架上旺火,慢慢熬制猪油。

  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仨兄弟最幸福的时刻。仨兄弟知道,又有油渣儿吃了。于是,仨兄弟搬上小板凳,规规矩矩地在老远坐着,眼睛却盯着咕咚咕咚作响的油锅,心里盼着母亲快点把油熬制好。油香早已飘满低矮的平房小屋,馋得仨兄弟口水直往肚子里吞。母亲把熬制的猪油舀到一个大瓦罐里,用三个大斗碗给每个娃儿盛了刚出锅的油渣儿,加上了些白糖,说着,慢慢吃,别烫着啦!仨兄弟那管那些,直把小脑袋触着大斗碗,一阵风卷残云般的吃着。母亲在一旁看着我们,没有说话,悄悄地抹着眼角……

 

 

  晓得家里储存着油渣儿,仨兄弟的心就没有安静过。哥哥、我、弟弟年龄相差不大,在哥哥的“诱导”下,偷油渣儿吃就成了我们的习惯动作——待放学回家之后,仨兄弟围坐在老桌子上做作业,哥哥就不安心了,写两笔作业就往厨房去,这里翻翻,那里捣捣,终于在厨房最不显眼的旮旯找到了储存油渣儿的坛坛。可坛子是封好的,如果毛手毛脚去打开,用于密封的东西就会弄烂,就一定会被大人发现的。于是,鬼机灵的哥哥自己上阵,让弟弟们在家门口“放哨”,怕这个时候大人回家。哥哥蹑手蹑脚地摆弄了好一阵才算大功告成,用竹筷子夹出几小片来,给我和弟弟一些,自己多得了几片,搞得我和弟弟心里有些不悦。哥哥很有理由,说,是我去偷的,当然我要多吃点哟。

 

 

  直到某天家里来了亲戚,母亲要用油渣儿给客人弄道菜吃,一打开油渣儿坛坛发现了问题,气得脸都红了,只是碍于客人在,隐忍着才没有冒火。那晚,等客人走了之后,仨兄弟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拷问”,特别是哥哥,被罚站,不许睡觉。看见哥哥站得十分疲乏了,站着站着眼睛都闭了,还是在一旁闷声不说话的父亲伸出了援手,开口说,今天晚上去睡觉,明天写份检讨书,交给妈妈。如果下次再偷油渣儿,把你手指拇斩了。

  当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后,哇,母亲弄了一大桌子好菜,还有油渣儿做的水白菜汤,仨兄弟那个高兴劲儿哟,真的是溢于言表。那时不明白,直到渐渐长大后才体会到,父亲母亲那晚上肯定没有睡好,一定是商量着想到仨兄弟需要营养补充,才在第二天搞了一桌对于我们家来说是真正的丰盛午餐。

 

 

  我十三、四岁上初中那会儿,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影响,学校经常搞些学工、学农、学军的活动,大概是我个子高的缘故吧,我被分配到“学农”小组,也就是每学期要到远离县城几十公里的德感坝南家沱生产队去“支农”,还要在生产队住下来,我记得是要住7天还是10天。我们都是一帮未长大的半大娃儿,也是需要大人照顾的,农活儿那里干得来哟。我现在清楚地记得给我们的劳动任务是做砖烧窑,天啦,那完全是强劳力干的活儿路呀。

  但是,我们这帮学生娃儿还真有点“红卫兵”、“小闯将”的精神,很有点志气,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冬天时节,老黄牛都不愿意下到黄泥潭中踩黄泥——踩得柔糯糯的黄泥是专供做砖坯用的——我们这帮娃儿就脱掉鞋子,跳进泥潭中光着脚丫踩泥,双脚冻僵得无可奈何——也要保持黄泥量的供应不影响任务进度。

 

 

  我和同学王其辉、谢泽贵一组,每天会用稚嫩的双手,纯粹的人工完成近500匹砖坯,常常得到小红旗的表扬。可是,我们的身体却吃不消,需要吃饱饭,需要大油荤——可生产队是不负责提供的。有一天,得知班主任蔡老师要来生产队看我们,母亲就托蔡老师给我捎来一个小罐罐,沉沉的,我还在猜是什么东西,刚刚打开,一股香气直扑鼻息——是母亲用切碎的油渣儿,给我炒的泡咸菜,让我欢喜了好久好久。

  如今,家里熬制猪油的油渣儿,我也会留着,从来没有丢弃过一次。每每吃着用油渣儿做的菜或者汤,我的眼前就浮现着小时候的情景,也深感这价值不高、可有可无的油渣儿与我特别亲近——我想,这就是家的味道,早已经深入我的骨子和血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