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沙坝的重庆人
发布时间:
2020-06-15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李正权
说明: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重庆人都很“水”,都是“水流沙坝”,但在码头上,“水”的人和“水流沙坝”的人的确有点多。
长江东去,嘉陵南来。重庆城两江环抱,还有无数的小河小溪。重庆地处亚热带,雨水充沛,夏季经常下暴雨。于是,重庆人对水就有自己的特殊认识。把这种认识引到语言中来,便产生了用“水”来形容事物的词语。
水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根基,是流动。好个重庆城,山高地不平。水就更容易流动。天上一下雨,地上流成河。雨过天晴,刚才还流得像河一样的雨水,便不见了踪影。那雨水流到长江嘉陵江中,也不会停止脚步,继续流动,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汇于朝天门外,奔向朝阳升起的东方。在重庆方言中,“水”的这种特性得到引伸,得到凸现。“水”就是说话不算数,就是办事不牢靠。这事“水”了,就是说这事没有办好。由此引发开来,便有了水娃、水客之类,是形容人的,专指办事不认真、不牢靠的人。还有水垮垮、水兮兮之类,是形容状态的,专指办事不认真的、不牢靠的样儿。还有水得很、太水了之类,是形容“水”的程度的,是比一般“水”还要“水”。例如:张老三是个水娃,“水”过我好多回,你看他那水垮垮的样子,就知道他“水”得很,你的事不被他“水”才怪了。经常“水”别人的人,就叫做“水人”。一旦被很多人视为“水人”,这个人的信誉就毁了,他说的任何话,哪怕拍胸膛,下赌咒,也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
洪水季节,两江猛涨,沿江两岸的沙坝往往被淹。那时,穷人没有住的,就在沙坝上搭个棚棚什么的藏身。沙坝一旦被淹,那沙坝上搭的棚棚之类往往就要被洪水席卷而去。洪水退了,那沙坝上往往一片狂狼藉,死猫死狗乱七八糟。于是,重庆人便创造了“水流沙坝”这个词,来形容说下流话的人。下流话肯定是脏话,与水流后的沙坝一样脏,因此就叫“水流沙坝”。当年你如果在临江城门外的那些街街巷巷住过,你听过那些邻居摆龙门阵,或者你听过那些女人吵架角孽,你就知道那“水流沙坝”的意味了。到后来,“水流沙坝”不仅是指话语下流,也转为对某个人的评价。“水流沙坝”的人虽然没有“水人”那样可恨,也让人讨厌。特别是那些在女人面前“水流沙坝”的,更让女人们避而远之。到后来,“水流沙坝”几乎就等于了流氓。
重庆是靠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码头上都是些七晕八素的人,为了生存,什么手段都可以拿出来,因此“水人”也就比较多。码头上的人下力的多,都是粗人,没文化,当然也就“水流沙坝”。码头文化造成了一些重庆人“水”和“水流沙坝”,也就不足为奇。
重庆农村多水田,而且是梯田,被称为“丘”。要灌田,得从最高的处引水来。水从高处流到低处,当然需要时间。“水过三丘”,就是水已经流过三丘田了,不仅时间已经过了很久,而且要把水从那“三丘”下重新弄回来,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了。水过三丘也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已经后悔莫及了,所以也就不必重新提起。
水一旦清沏就会透亮,重庆人便用水色来形容人的脸色和肤色。那姑娘水色好,就是说她的肤色好。如是有人说你水色不好,那肯定是说你生病了,脸色腊黄,有了麻烦。还有水泡眼,是说晚上没睡觉或者长期休息不好,眼睛浮肿了。还有水水,是指少量的水,比如水水药,就是指液体的药品。药不可能有好多,所以说是水水药。水水是不多的水,便转而引伸为水平。我这点水水,哪能和你比哟?
水流,沙坝,重庆,的人,那些,没有,形容,已经,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