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抗战史、七
发布时间:
2020-04-14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施武豪
(七)父亲回乡抗日,表哥壮烈牺牲
(本章由施文萃长孙施小龙代父亲施武豪执笔)
1937年底,南京沦陷,日本侵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神州大地笼罩在悲愤和恐惧中。
1938年初,父亲送走母亲后,又回到公司宿舍居住。一天下班后,父亲的同事段伯铭闯进父亲的宿舍,急切地问:“上海丢了,南京丢了,日本人一路杀人放火,你说中国会不会亡啊?”

()
父亲拍案而起:“不会的!不会的!中国有四万万同胞,就算流到最后一滴血,也要把小日本赶出去!”
段伯铭含着泪点头说:“文萃,我信你!反正申渝线断了,公司马上就要遣散了,国难当头,我们投军吧。”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两人收拾好行李,一路向西去寻找抗日队伍。政府的军队已经退往武汉,而且节节败退,甚至不战而逃,两人并无好感。其他的军队要么是打着抗日旗号的土匪,要么是国军中败退的准备占山为王的散兵。两人沿着阳澄湖,太湖找了一个多月,并没有遇到真正的抗日队伍。面对烟波浩渺的太湖,两人心事重重。
沉吟半晌,父亲说:“伯铭兄,不如我们各自回家,拉起一支抗日队伍,到时再去寻找大部队。你看如何?”
段伯铭想了想说:“只能这样了。回到家乡,你我招兵买马,从长计议。”
两人约定保持联系,挥手分别,各自赶往家乡。
我家祖上居住在江苏昆山蓬朗镇。爷爷有四个儿子,老大整日吸食鸦片,形同废人。父亲排行老二,常年在外读书和工作。三叔、四叔在乡下帮助爷爷打理家业。祖母高氏生下父亲施文萃后即因匪患去世。祖父又娶唐氏,生下叔叔施文华、施文莲。
远远看见红砖碧瓦的施家大院,父亲内心无比温暖,又有一丝惆怅。走进大院,几乎所有人都赶来问好,“二少爷回来了。”“二少爷这几年不见,你越发精神了。”各种问候此起彼伏。父亲一面和大家点头寒暄,一面赶往爷爷房间。
几年不见,爷爷越发苍老了,看见父亲眼眶有些湿润,激动地说:“老二,你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兵荒马乱,全家一直在为你操心。”又道,“身在乱世,人不如狗。老二你长期在外面读书做事,有见识有本事,回来就不要出去了,和你的弟弟们一起把我们这一大家子保全下来才是正事,知道吗?过两天到镇上家里的丝绸店去帮下忙,也多学学。”
父亲连连点头,诺诺退下。回到自己的房间,母亲已经等候多时了,夫妻俩久别重逢,说不出的欢喜温柔。
1937年11月昆山就已经被日军占领,但还未能全面控制周围乡镇,包括蓬朗镇。原有的国民党政权早已逃之夭夭,这里成为了真空地带,一些土匪开始蠢蠢欲动,整个镇子人心惶惶。
父亲一心记挂着和段伯铭的约定,到家后就开始四处走动。彼时的蓬朗镇有不少年轻人在上海学习和工作,战乱一起,纷纷回乡暂避。父亲常常和他们聚在一起,谈起政府节节败退,大都捶胸顿足;谈起日本人的凶残暴戾,无不咬牙切齿;谈及未来,又忧心忡忡。
父亲眼看时机成熟,就把大家聚到一起,郑重地说:“国难当头,我等热血男儿,岂能坐视!前段时间,我沿着太湖跑了一圈,但没找到真正抗日的队伍。眼下土匪猖獗,日本人随时都会进来,我们不如成立一个抗日救国保乡自卫团,抗日救亡,保家卫国。”
平时吵吵闹闹、慷慨激昂的年轻人突然沉默了。父亲焦急地望着大家。过了半晌,有人开始表示赞成,大家也纷纷附和。父亲喜出望外,马上和大家商量装备、人员发动、组织制度、巡逻路线等具体事宜。
由于家里被土匪祸害过,爷爷对父亲组织民团的事情十分支持,给了父亲两根金条采办物资。第二天,父亲就带着几个兄弟前往上海买了手电筒、自行车、匕首等一应物资,还专门托亲朋故旧买了两支勃朗宁手枪。
在一个吉日良辰,蓬朗镇青年抗日救国保乡自卫团成立了。父亲被大家推举为团长。自卫团下设四个小队,白天在镇上巡查,维持治安,检查过往陌生人中有无日本奸细和坏人;晚间各自身带短枪匕首,防土匪、日奸等混入镇上。有时还专门举办抗日宣传活动,并不时进行操练。
自卫团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父亲忙得团团转,几乎和母亲不能照面。这时母亲怀了大哥,已肚大如箩。一天深夜,母亲等到父亲回家,直接说道:“施团长,你们好威风啊!”父亲不好意思地笑笑,母亲又道,“可不可以给你们推荐个人呢?”
父亲看着母亲:“难道是你?”
母亲嗔道:“不行吗?你知道我爹爹可是武状元呢!”
“失敬失敬,原来我们家还有个穆桂英啊!”
母亲忍不住笑了,然后正色道:“你久在外面不知道,你外侄龚瑞在外拜师学艺早已成器了,身怀武艺,想加入你们自卫团一起抗日。”
父亲兴奋地说:“太好了。让他快些来,我们正缺一个武术教练呢。”
第二天,表哥龚瑞就来到了施家大院。父亲看他精气内敛、谦和有礼,心头十分欢喜,忙把大家召集起来,把表哥介绍给大家。自卫团的好汉们听说有“高手”加入,纷纷表示欢迎,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1938年冬,我大哥出生了。初为人父,父亲高兴极了,给大哥取名施武豪,盼其长大后成为行武之豪杰。母亲产后奶水不足,父亲托人从上海买了奶粉,每天值完勤后还要协助母亲冲奶粉、换尿片,十分辛苦。
1939年春,风声越来越紧了,大家都说日本人要下乡了,要在镇上驻扎一个中队。又说日本人一到,就会抓捕抗日分子,抓到后不是砍头就是活埋。自卫团的人听到消息开始恐慌,没几天就跑光了,只剩下父亲和表哥龚瑞。
龚瑞愤愤地说:“这群胆小鬼,说好了抗日,日本人放个屁,跑得比兔子还快。”
父亲一脸落寞:“我们不能强人所难,毕竟鸡蛋不能往石头上撞。”
表哥龚瑞仰天长叹,问父亲:“阿叔,下一步怎么办?”
父亲道:“先等等吧,有抗日队伍的消息,我们一起去投奔。”
表哥点点头:“好吧,只能这样了。阿叔,有消息一定要喊我啊!”
父亲含泪挥挥手,表哥龚瑞走了,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谁也没料到,这一分别竟成了永别。
几天下来,父亲怅然若失。这一日,父亲突然听说有人在镇上找他,不一会儿那人便找到了施家大院。他告诉父亲,他是父亲原来上班的华懋公司派来的。华懋公司在美国的帮助下,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以香港为中转站,负责把美国对华援助物资转运到政府手中。希望父亲马上回公司报到上班。
听说又能为国效力,为抗战出力,父亲一下就兴奋起来,一扫连日来的阴霾。第二天,他亲了亲襁褓中的大哥,就和母亲匆匆告别,踏上了新的征途。
1939年春,日本鬼子进驻了蓬朗镇,收罗了一批汉奸,组建了伪政权和维持会。然后一方面开始大肆抢夺粮食、棉布等物资,以战养战;一方面实行高压政策,到处抓捕抗日分子。老百姓怒火中烧,道路以目。
一天晚上,镇上枪声大作,人声鼎沸,狼狗的叫声此起彼伏,直到后半夜才消停下来。第二天传来消息:有位英雄夜里潜入日军驻地,手刃了两个执勤的日本兵,被日军发现一路追了出来。据说英雄功夫了得,躲进了阳澄湖,日军昨晚搜湖,英雄生死未卜。
三天后,维持会通知各家前往镇前空地,日本人有重要活动。大家被赶到了空地上,只见日本人在中间立了个柱子,上边绑着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维持会的汉奸高声喊道:“父老乡亲,上次袭击皇军的歹徒被我们捉住了,今天就要当众正法,以儆效尤。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做个良民,共建大东亚共荣圈,共存共荣,天皇万岁!”
忽然,那个血肉模糊的人动了,他狂笑不已,又破口大骂。一个日本兵提起一桶水,猛地泼向他。他缓缓抬起头,大家看清了他的脸,是龚瑞!
人群炸开了:“阿瑞,阿瑞!”大家喊着,不停地往前涌。日本兵急忙对天鸣枪,又把枪口对准人群,才止住了骚动。
这时,一个赤裸上身的鬼子举起东洋刀,一路助跑,猛地劈向龚瑞。撕心裂肺的喊声戛然而止,血喷向青天,表哥被鬼子活生生地劈成了两半!
在人群中的母亲和姑妈晕了过去,被人送回家里。从此以后,母亲和姑妈一提表哥就泪如雨下,提及日本就咬牙切齿,终身不用日货。
在那次日本人的清乡中,蓬朗镇一共有七位抗日青年惨遭屠杀。以龚瑞为首的七位抗日烈士被当地群众立碑纪念,现在记入了昆山县志,永恒纪念
(七)父亲回乡抗日,表哥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