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崽儿军旅马兰
发布时间:
2020-01-14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舒先祥
接到入伍通知书,我们这伙人的高兴劲呀,用豪情汹涌,喜出望外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怎能不兴高采烈!
1961年,正是国家灾荒年最困难时期,城市人囗粮食供应限量很紧,疏菜、付食、肉食奇缺,大家都食不裹腹、饥肠辘辘,还吃着恶心的小球藻代食品,不少人因缺乏营养患水肿病。老百姓中还流传着,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个月都舍不得吃一次肉的故事,而那时每个人所发的布票,一年仅够做一套衣服,穿的是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再一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一旦参军入伍,可去远方闯荡,吃粮高定量,全家都光荣,还四季发军装。这对需要温饱,好奇外面的世界精彩,充满人生想往的年青人,怎能不具诱惑力。
而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物质缺精神不缺的时代,人们都崇拜英雄模范,追求革命信仰。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仼党搬,来招兵带队的同志,可是亮着国防科委来头。按照特种兵的条件要求,对我们进行严格政审,准空军飞行员体价,到重庆市择优选精的呵!
来招兵的人介绍,那时国防科委的主仼是聂荣臻元帅,副主任有陈庚大将,张爱萍上将等,我们所去部队的司令员,是1937年就参加八路军,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战争的老革命。是朝鲜战场上以参加上甘岭战役指挥而闻名于世的,英雄15军参谋长张蕴钰将军,将灿兵亮,能从军于这些全军龙虎榜上都有名的老革命门下,对于向往当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明天更灿烂的年青人,我们谁不感到阳光!
虽说来征兵带队的同志做得神秘兮兮的,并没有说明是什么兵种,要去那里,到了部队将要干什么,只是象打哑迷似的讲,所去的地方肩负的任务,毛主席周总理中央领导都很重视,十分神圣光荣。士兵听报告,都是享受的高干政治待遇。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去向。
我们这批人全是城市兵,选的厂矿企业技工及中学中专学生,那些年代算是有技术有文化的小伙子了,在南岸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选员不够,凭着招兵牌子硬,还在云南部队已招的兵员中选优。究竟我们要从什么样的军,将要军旅何方呢?
1961年8月25日,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我们这批由重庆主城区崽儿组成的军用专列,告别了两江环绕的美丽山城,告别了生养难舍的父老亲友,经由菜园坝,九龙坡火车站上车,大家抱着男儿志在四方丶报效祖国的志向,踏上了军旅之程。一路上,站起站停,成都、宝鸡、兰州,酒泉、哈一密,路上大家激情似火,军歌嘹亮。
虽说,在行军途中,大西北万里无城廓,冷月连大漠,给人有凄凉感,到达吐鲁番车站一下火车,就被头一阵大漠风沙吹得我们站立不稳,肩扛的压缩饼干被狂风卷得有如雪花飘扬;而从吐鲁番转乘汽车去军营的路上,仅仅两天多时间,就领略了:火焰山南端,火妒象把万物都燃烧了起来,人就在蒸笼里烧烤欲熟;翻越蜿蜒起伏、雪峰环峙的天山山腰时,云彩与雪岭争灿间,就在晶莹冰川山垭,无遮无拦的猎猎清风,又呼啸着送来奇寒,仿佛使人置身于寒冬,一段戈壁沙石风尘暴路程,有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颠簸,置于上下,惊心动魄,这些塞外曲,丝毫没有动摇我们从军报国的雄心壮志,倒是增添了人生回顾的多彩。
可是,当行军到达巴音郭愣蒙族自治洲和硕县马兰目的地时,我们全部人都傻眼了,谁也不相信,眼前这就是共和国从事核武尖端科学试验的原子城,就是有省军级别的21核试验基地8023部队司令部驻地。我们仿佛是接受远古的呼唤,来到风土断人肠的西域荒漠,聆听悠悠驼铃,而不是负戈万里,威武雄狮地来与现代国防事业接轨。
纵观马兰原子城最繁华地段,一字排开的仅是几幢砖混结构房屋,周边伴有土坯房,那就是国家几个机械工业部核研部门,基地司令部、546医院等首脑机关;叫做高干招待所的建筑,也只是一座并不显眼的四合院;军人俱乐部旁的军人服务社,平房里摆设的商品品种寥寥无几;再就是地窖营房分布四周;简陋的电厂、汽车修理厂,水塔与架设的有线电路,标示着单薄的工业气息;一条约3公里的混凝土公路与来往的军车,丰富着兵城深而浅露、博大精深的内涵;排列得并不整齐也不荗密的白杨、榆树、马兰花草与一条清澈流淌的溪流,显示着璀璨绿洲的意韵;其它四周,就是广袤无垠的大戈壁滩了,高远外仍是旷达高远,可让人任意去发挥丰富的想象。
可以说,在重庆市任选一个区县街镇的建筑风貌、商业繁荣、人文景观,都要比那时的马兰强。
马兰原叫乌斯塔拉,是天山脚下和硕县境内、罗布泊大漠区域的一块绿洲,因有一条从天山雪水引流的溪渠贯穿,有水就有生机。形成了相似一个村落规模的、以维吾尔族老乡为主体的百姓,在此农牧世居。
是国家核试验基地选址罗布泊大漠,把马兰列为了基地机关及生活区驻地,这才打破了它的古朴宁静。
1958年10月2日,中国首任“核司令”张蕴钰,赴甘肃敦煌地区考察核试验场选址,对苏联核试验场选址专家盖比柯夫帮助我国选址定点的核试验场区,感到十分震惊;美苏已经试验了1500万吨1040万吨当量的氢弹了,一个拥有上千万吨当量核武大国的建场专家,怎么会把中国一个新型核试验场的目标定在核试两万吨当量之内呢?这怎能支撑起一个拥有六亿人口国家发展核武事业的地位?难道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非要置兄弟国家在他们的核保护伞下听命!再就是选址的核试验场离敦煌市区仅约200公里距离,超过二万当量的核爆炸试验时,居民的安全,城市的建筑物,驰名中外的千佛洞等敦煌文化古迹宝库,必遭严重损坏。何况,那里指挥区域和试验场区,多属流沙地段,道路难修,又易被沙暴湮没。周边一百多公里范围,都没有水流,上万人进场后,生活难度可想而知。
张蕴钰否定了苏联顾问的选址方案,组织勘察大队进入新疆罗布泊大漠进行勘察测量,认定荒芜的楼兰古国旧址,干涸的孔雀河下游,广袤无垠的罗布泊大漠深处戈壁滩,地形开阔自北向南倾斜,四周荒无人烟,可以进行地面、地下、空中不同开式、不同规模的核爆试验。经中央军委、国防部1959年3月13日正式批准,同意确定新疆罗布泊为我国核试验场基地,张蕴钰少将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原商丘步兵校政委常勇少将为政委。
随即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选调了几百名校、尉军官和专业对口大学生到基地,工程兵124团、汽车36团、警卫团、546医院、基地科研所、后勤汽车修理厂等先后入围,1959年6月3日,总参谋部正式授予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核试验训练基地”简称21核试基地,即8023部队;基地把乌斯塔拉绿洲确定为司令部驻地。6月10日,基地党委在一间地窖屋召开了党委扩大会,确定命名乌斯塔拉地名为“马兰”并布置了建设马兰核基地的方案。除基地官兵外,陈士渠上将派来了三个工兵团,支援配合,修公路、架设通讯线路,建水库,建军用机场,盖十万平方米的营房及相应配套设施。
就这样,神洲大地上铭刻上了一个响亮的地名:马兰原子城。
马兰的得名,源于张蕴钰将军的深刻寓意寄托;
1959年5月的一天,张司令员看到绿洲溪渠边的几簇马兰花草姹紫嫣红、绚丽开放,枝叶绿蓝、欣欣向上,她的容顔,她的灵性、她的神韵,在这戈壁滩她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撩拔着这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场战功显赫、波澜不惊的军人,他仿佛又带着千军万马在浩瀚大漠,用新的战略思路,冲刺新的战略高地,将要把“八一”军旗插向举世瞩目的峰岭。他便向基地党委建议,把21核试基地,8023部队司令部驻地命名为“马兰”,期望这个地方的新主人,能象马兰花草一样,扎根荒漠,顽强生长,放出异彩。
在距马兰105公里的基地新区张角荘,我们经过紧张严格的新兵集训,大家面向军旗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便被分配到了比马兰、比张角荘更为荒芜,离马兰320-385公里处的罗布泊核试验场区7984部队,即124特种工兵团,不论入伍前是技工或干部,是大学中学学生或中专技校学生,通通授予列兵军衔,每人每月13.5元伙食费,6元钱义务兵津贴,加补9角钱的边疆补助。现一个名戏子的一次几天出演,就等于我们那时十六万三千多年的收入。
我们下到大漠深处的军营后,肩负的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密,核试验场区基地设施国防施工,以后,就直接在那里,参加了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及多次核试,成为了国家名符其实的核老兵。
苏联核专家安德列耶夫预言,要在大漠建成一个永久性核试验场区,需要十至十五年时间。可我们用常人根本累不下来的连续作战精神,建筑安装试验场区的指挥部、主控楼、力学光学核物理等各测量监控站、气象站、飞机场、地上地下通道及电缆电器,仪器仪表,通讯机械设备等,直至调试验收,前后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那是怎样的革命加拼命呵,工程需用大量的各种规格石子,全凭开山放炮后将块状石头用人工敲碎,二营六连的战士劳累得不断有人手握榔头就倒下了,那不是晕倒,而是疲惫得要倒地呼呼睡上20分钟,才紧接着被叫醒揉揉眼睛,打起精神再干。搞混凝土浇灌的人员,为了保证进度和戈壁气候下的工程质量,基本上都是吃住在现场,一鼓作气完成,有的是连续三天三夜没下火线。
施工艰苦,生活也同样艰苦,常年吃的是被战士们称之为红桃二的苞米窝头、苞米粥,缺油星的炒土豆丝,老梭边叶,有个连队驻地长有几棵榆树,每个人能吃上几片榆树叶,都被大家羡慕,因为大家曾半年未占一叶青,不少人得了夜盲症,榆树叶必竟含有叶绿素呵,困难时,周恩来总理曾请核科学工作者赴京,没有开会谈意义与要求,而是总理亲请大家会一次餐,周总理眼含热泪深情地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呵,让你们那么艰辛搞核事业,生活却异常的苦,我对不起大家,今天请你们来,就是吃一点肉,增加点营养。我们听了传达增加的却是早日造出核弹的信心和决心。而更为艰辛的是试验场的吃用水是从三百多公里外的基地水厂送来,遇沙尘暴袭,能见度不到一米,运水车无法行驶地表温度亦达摄氏50度60度,几天缺水被迫食用断流的孔雀河下游盐咸污水,一入口人人拉肚泻得面黄肌瘦,走路乏力打晃,但铸核盾工程却未间断。
124工兵团原是山西太岳军区一支武装力量,作战英勇,参加解放太原南面主攻,最先把红旗插向高地;后又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是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渠上将钦点调给21核试验基地当主力,该团的老团长唐仁、继任团长王茂发、王国栋、政委刘际玉、参谋长乔恒锦,都是执行军令只说是,完成任务从不打折扣的指挥员,加之,该团最先入围基地,我们这八百重庆崽全部加强在这一个团里,如虎添翼,因而往往最为艰险的任务,上级首长总是考虑交给124团会干得出色,我们亦从中得到了不少艰难困苦的锻炼考验;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暴发,124团番号由7984改为7495部队,开赴新疆喀喇昆仑山作战,每个人衣服口袋里装上了家庭地址通讯姓名,时刻准备着一旦战场牺牲,家属可当烈属,还有二百多元的抚恤金。虽然中印西线战场是以攻克拔除对方在我们境内修的据点为主,配合东线(西藏边境)部队反击作战,可战地在海拔5000多米的冰天雪地,并不好受啊;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军委派出防化部副部长毕庆堂大校带领一个防化排参加爆后效应回收,并帮助基地组建培训防化团。爆后第一时间,仅各种接受放射性沉降物的综合计量仪、样盘、样伞安放在七个操纵台上50个探头中,幸存的39个探头,被测的数据就有4000多个,显然毕庆堂带的小分队人手远远不够,更多的临时防化兵,也是在124团各连队抽调的河南籍、重庆籍士兵们短训后组合上阵;重庆南岸战友张X完成自身取样任务后,现场报告倒塌的工事里还有圆筒型测试器材未取出,他又自告奋勇进入浓核试沾染地将其取出交予科研人员,火线荣立三等功。困核伤害。他退伍后患直肠癌,撒下一出生就先天病残的女儿英年早逝。
在一次核爆炸试验中,军事医学院提出要在一定距离,取样兔狗猴睁眼状态实验,方法就是由人敲锣打鼓敲洗脸盆,使这些动物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中大睁着眼睛,结果是派出的124团X八班12名战士敲锣打鼓,与这些动物在同步接受核效应实验,军事医学院政委彭方复与医学专家魏立新满意地说:通过对不休眠动物一定距离测试,为医学防核伤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这个班的人员,却因受核伤害直接,二十年间全部先后英年早逝。参核军人英勇无畏,壮怀激烈的英雄史诗连说三天三夜也难及十分之一。
重庆市1961年入伍8023部队核老兵,军旅历程决定了其团队精神,决定了他们无愧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号,无愧于聂荣臻元帅。张爱萍上将爱称他们“我好样的四川老乡!”。大家于1968年整体从21核基地退伍了。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上的近30%,还有两人上京开先代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林彪、贺龙、聂荣臻等中央领导亲切会见。毛主席表扬参核军人是“你们立了功,立了大功。”
尽管这批重庆核老兵经历了宁愿过雪山草地而不愿在与世隔绝,七、八年都见不到一个生人,异常艰苦的大漠过。参核受损33%以上人英年早逝,81%以上死于癌症,有的子女因遗传基因变异一生下来就先天痴呆聋哑残疾患癌。战友中活着的人也大都早衰患重疾,在工厂是下岗,提前病退主力,在农村无力外出打工,形成社会上一批特殊弱势群体。但这批老兵都能无怨无悔,因为中国能成为核大国有他们血染的风采,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坚定地拥护毛主席、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他们人生永不褪色的信仰。
【责任编辑:憨憨】
声明:本栏欢迎各种题材的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写实书画;凡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在报刊杂志公开发表过的稿件请注明出处,文章后附3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发表时署名听便。投稿后不得再投向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20日内未见刊用或者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来稿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投稿邮箱: 憨憨:101024125@qq.com
胡笳十八拍 :184000193@qq.com
重庆崽儿军旅马兰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