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底部版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重庆新印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900687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重庆
  
您的位置:
首页
>
>
>
重庆童谣《黄丝马马》随想曲

重庆童谣《黄丝马马》随想曲

作者:
贺 岩
来源:
印象重庆网
发布时间:
2020/01/07 11:16
浏览量
【摘要】:
重庆童谣《黄丝马马》随想曲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在那边过得还好吗?

  又到九一八,不知还有多少中国人还记得这个日子?值得欣慰的是,爸爸的抗日军功章和证书终于收到,由于两岸关系,尽管有诸多遗憾,爸爸是个有血性的中国男人抗日军人已经确凿无疑了。妈妈教给我们的那些歌《在松花江上》《黄河怨》《黄丝马马》,我们依然会唱,还要让孩子们也唱下去。

  ——代题记

  

 

  我一向认为童年是和童谣和儿歌捆绑在一起的,不会唱童谣儿歌的人也就没有真正的童年。我应该属于享受过童年幸福的人 。

  夏日的夜晚,闷热把人们通通从房里赶到街沿上。我端着小凳挤到妈妈身边,坐下,把头依在妈妈怀里,睁大眼睛仰望那神秘深邃的星空,听妈妈讲星星的故事:银河、北斗七星、牛郎、织女、扁担星……故事讲完了还没睡意,妈妈就给我唱歌,其实不是唱,是轻声地哼:“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妈妈的嗓音温柔甜美,听着听着,我的眼皮越来越沉,身体却轻轻地漂浮起来,夜空、星星、乘凉的人们、整个世界都渐渐离我而去,我迷迷糊糊地融化在妈妈的怀抱里。

  也有例外,比如第一次听妈妈唱《黄丝黄丝马马》,我马上被那可爱的小蚂蚁迷住了,瞌睡没有了,而且很快就能跟着妈妈唱起来。

  说不清为什么,六十年后,许多歌都遗忘在人生的路上,当年会唱《黄丝黄丝马马》的小伙伴们现在大都只能哼出几句断断续续的歌词,而我似乎对这首童谣情有独钟,不但能一字不落地唱,还悟出了一些心得。

  首先,《黄丝黄丝马马》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儿童故事。

  看蚂蚁搬家是我们儿时的必修课。几个小孩屁股朝天、脑袋朝地蹲跪成一圈,眼珠睁得像玻璃球,盯着地上的一群小动物不转眼。这些小动物就是黄丝马马。黄丝马马是重庆地区最常见的一种蚂蚁,芝麻粒大小,黄褐色的身体约显透明,像细碎的琥珀。它们性情温和,机警灵活可爱,所以被叫作黄丝马马。

  看黄丝马马搬家可谓其乐无穷、魅力无穷:黄丝马马一只接一只排着队,秩序井然地从洞穴里出来,像一根抽不到头的黄丝线,绕过墙角,越过障碍,穿过路面,搬家去新的洞穴。要搬的家当太多了,一粒大米,一只黄丝马马顶着走;一颗胡豆,七八只黄丝马马抬着走;半块饼干,就只有采取“蚁海战术”了,只见上下四周几乎被黄丝马马覆盖,成了一只不断移动的“蚂蚁饼干”,甚至仿佛能听到它们齐步走的号子声。

  看热闹的小孩们高兴得直拍屁股,唱起歌为它们加油:

  黄丝黄丝马马,请你家公家婆来吃朒朒(gǎgǎ)。

  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

  大的牵着小的来,姑爷老表一起来。

  小孩们是在唱蚂蚁吗?应该是的,因为眼前的确是一群在搬家的蚂蚁。可是蚂蚁的队伍中没有轿轿也没有马马啊?我冥思苦想,终于完成了时空的转换,看到了另一相似的场景:

  艳阳高照,清风送爽。家公家婆姑舅姨表一大家子,应远方亲戚的邀请,前去赴宴喝酒吃朒朒。路途较远,年纪大的坐轿,年纪轻的骑马,小孩子撒开脚丫欢天喜地往前跑。

  哦,这场景就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与黄丝马马的生存意识相差无几。

  然而,就在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心满意足、乐在其中的时候,祸从天降:

  一群高大威猛的黑蚂蚁拦住了黄丝马马,要它们留下粮食和物资。

  一群持枪强盗围住了赴宴的队伍,要他们交出全部财礼。

  黄丝马马不甘心束手就擒,奋起反抗。无奈力量悬殊,被黑蚂蚁杀得七零八落,死伤遍地。赴宴的派出代表与强盗说好话,作揖磕头,希望能留下一些财礼,结果还是一个个倒在强盗的子弹中、刺刀下。

  危急关头,黄丝马马的援军赶来了!四乡八村的民众拿起锄头扁担杀来了!

  看热闹的小孩们激动起来,拍手高唱:

  黄丝马马来了,黄丝马马来了,

  指挥员在前面,战斗员在后面。

  排成一条线,勇敢前进,

  多神气,多呀多神气!

  四乡八村也响起了号角: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拳打、脚踢、头撞、口咬;大刀、长矛、钢枪、刺刀,前面的倒下,后面的顶上。鲜血、尸体……胜利最终属于英勇战斗、坚韧顽强的黄丝马马!胜利同样属于团结起来、奋勇抗争的四乡八村的民众!欢呼我们的胜利吧!

  依呀吗依儿哟,呀呀吗依儿哟。

  依呀吗依儿哟,呀呀吗依儿哟。

  勇敢向前进,团结一心,

  打胜仗,天天打胜仗!

  童年逝去,幻影消散。我把叹息留给自己,给黄丝马马点十个赞。

  近二百年,在满清王朝奴才思想的长期侵蚀下,曾经强盛的中华民族逐渐失去了血性,温良恭俭让,成为任人宰割的绵羊。而小小的黄丝马马,团结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耿直、幽默、自信、奋进,敢于战胜任何进犯之敌。

  童言无忌,歌为心声。童谣来自民间百姓,它不是权威的意志,也不是稿费的奴隶。它是无数草根们用挤出的汁水浇灌,又经过时间海选淘汰后的胜利者。它既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也是这个地区和民族习惯性格的记录。《黄丝黄丝马马》这首在敌人炮火中传唱的童谣可以堪称重庆第一童谣。

  根据歌词推测,《黄丝黄丝马马》大约出现在民国初年,成熟于抗战。歌词和歌曲都有专业人士加工的痕迹。歌词用了许多叠字——马马、朒朒、轿轿,符合儿童语言习惯,唱出来倍感天真可爱。句式使用了反复修辞,加强了儿歌的气势,使之成为一首带有战斗性的独特的儿歌。它的音乐,前半部分轻松愉快,略带幽默俏皮;后半部分高昂激烈,气势磅礴。全曲较准确地表现出重庆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团结、顽强、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是一曲典型的重庆抗日战歌。是重庆人的灵魂之歌。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首儿歌吗,拔得太高了吧?

  二胡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两千多年的民族苦难浸透出它独特的音质:悲伤忧郁凄凉,被誉为乐器中的孤独灵魂。

  本世纪初,著名二胡演奏家、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根据重庆童谣《黄丝马马》创作的二胡曲《蚂蚁》获得了文化部创作金奖——“蒲公英奖”。他曾随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澳大利亚,又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访巴基斯坦,演奏这支曲子。2005年,刘光宇荣获重庆市争光贡献奖。这么多年来,他走过几十个国家,用那两根普普通通的金属丝演奏《黄丝黄丝马马》,至今已演出上千场了吧。

  一位演奏家,用乡土乐器演奏乡土乐曲,可谓土到家了。然而琴声中的黄丝马马,时而轻快欢乐、时而调皮相戏,时而争斗不休、时而呐喊呼叫,甚至金戈铁马、杀声震天,让那些洋人听得目瞪口呆,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赞叹:“中华文明,伟哉!” 地方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巴渝《黄丝黄丝马马》必将唱响世界。

  【作者:贺岩,男,号一蓑客,重庆荣昌人。1965年初中毕业,先后在四川省南江、内江两县当知青近八年。1973年回城任小学教师。恢复高考后,1978年考入渝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学任教直至退休。发表多篇文艺作品,出版百万字自传体长篇小说《凡尘天歌》(三部曲),该书中的一章《牛刀小试》获2019年“中华知青作家杯一等奖”,现为中国知青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憨憨】

  声明:本栏欢迎各种题材的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写实书画;投稿须为作者原创,在报刊杂志公开发表过的稿件请注明出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并且没有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微平台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投稿邮箱: 憨憨:101024125@qq.com

  胡笳十八拍 :33467945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