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门跑过马吗?
发布时间:
2019-12-18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李正权
说明:重庆人几乎都能唱那首《重庆歌》,但对那歌词的内涵往往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其实不然。把“翠微门挂彩缎”理解成陕西商人是卖丝绸的,把人和门“总爷出巡”理解成总爷驻在人和门,把凤凰门“牛羊成群”理解为是屠宰场,都是望文生义。“西水门跑溜马”也是牵强附会而已。
民谣说:“西水门,溜跑马,快如浮云。”朝天门与千厮门相距七八百米,其中有六七百米相对平坦,相对笔直,在重庆城7.7公里长的城墙中可谓绝无仅有,在当年重庆城中也难以找到这样的街道。那城墙上可以溜马跑马,或许当年驻军也在那儿溜过马跑过马,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民谣。有人说,有商人为了赚钱,弄了几匹马在那儿,为市民提供娱乐。那是把现在的事硬套到古代了,只是脱离实际的想象而已。
西水门距朝天门和千厮门都不太远,离千厮门不足200米。推敲起来,不知当年为何要在此设一座闭门。此门背后是坡,是金沙岗(现节约街),可能有流水,但肯定不大,不值得专门修建一个闭门来排水。与翠微门、人和门、凤凰门不同,那附近没有溪沟,也没有大的下水道,就是证明。我想,或许此门与千厮门、朝天门离江面都较近,地势不太险要,当年都曾遭遇过元军的进攻,于是就建一座闭门,可以加强防守吧。

(图片来自网络)
西水门城内,靠东为朝天门顺城街,靠西为千厮门顺城街。后来两条街合并,更名为小河顺城街。解放后修公路,因地形限制,靠城墙一侧的房屋被拆除,修起了半人高的石护栏,公路里侧新建了很多仓库。文化大革命中,将姚家巷、盐井巷等几条街巷并入,取名为朝千路。1990年代修嘉陵江滨江路,就彻底改变了面貌。
不要看西水门离嘉陵江不远,那城外现在看来也只是一个荒坡坡,过去那荒坡坡上竟然有西水门横街、麻柳湾、鸡毛土地、贺家码头等好几条街巷。当然,那都是穷人住处,全是破棚烂房。每年夏秋季节,经常被淹,经常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重庆人顽强,洪水一退,冲垮了的棚棚再搭建起来,淤积了泥土渣滓的房屋清扫一下,就像做了一个大扫除一样,一家人又住了进去,竟然年复一年难以改变。可恨的 “九二火灾”,把这一带烧得精光光,以后那些街巷就没有再恢复,只剩下贺家码头。
贺家码头是20世纪20年代西水门被打开后才有的,据说是因为那码头上有一个姓贺的封建把头而得名。小河顺城街扩修成公路后,城墙外侧修建了石梯,可以下到江边,贺家码头就更加热闹。不过,从嘉陵江到朝千路马路的相对高度至少也有三四十米。要从江边船上扛一袋200斤重的货物上来,要花多少力气,要流多少汗水?大跃进时,搬运公司就在那儿修了一个绞车。没有钱(或者是没有技术)修墩建桥,竟然用一些木棒楠竹之类搭了一个架子,那铁轨就架在那木架子上。满满一绞车货物,把那木架子压得吱嘎吱嘎响。因陋就简太过分了,那绞车就经常出事故。有一次绞车脱轨,将违章搭乘的一个搬运工摔死在那江边的乱石堆上。当时我跟着参加劳动的父亲正在那儿看热闹,至今也记得那惨景。
当年,重庆城到处都有土地庙(祠),鸡毛土地虽然在城墙外,香火却相当旺盛。船靠千厮门,先不下货,要由驾长带领全船的人到那岩壁壁前烧钱化纸,杀鸡滴血贴鸡毛,以求平安。关于鸡毛土地的传说也就有好几个,例如黄鼠狼修成正果、鲁道长制服烂草精,我们下周再说吧。
1964年8月的一天,西水门城外的废旧物资仓库发生火灾,浓浓的黑烟伴着火苗冲天而起,橡胶的臭味剌鼻难闻。那时,我家还住在临江门,我给父亲送午饭去,返回时正好看到大火燃起来。那时我还是一个只有14岁的初中学生,但满脑子都是“毛主席的话”,都是英雄形象,想去参加救火,却被民警拦住,只好站在过街楼那儿看别人灭火,只好悲叹自己失去了做英雄的机会,甚至因此而后悔了好多年。
西水门跑过马吗?
上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