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流西水门
发布时间:
2019-12-11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李正权

(图片来自网络)
说明:朝天门是重庆城最重要的城门,故事多,前后说了两三个月,终于说完,今天说西水门。知道西水门的重庆人可能不多,但这座闭门却颇有特点。
虽然有个西字,西水门却不在城西,而在城东偏北,位于朝天门和千厮门之间,与东水门几乎就在一条经线上。东水门在城东,东侧是长江,取名东水,意义明确;西水门北侧是嘉陵江,明明是“北水”,不知当年为何要取名西水门。看来,自古以来,重庆人好像都没有方位感。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平原城市没有地形的障碍,城可以按照方位来修,而且可以修得四四方方,城墙也可以修得笔直,东西南北设四座城门,也就让人们有了方位。而且,城里的街道也可以修得笔直,可以按照方向来修建,其街道基本上都是东西向或南北向,就更加强的人们的方位感。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水城,山水相隔,城墙和道路只能依着山势或水势,或弯或曲,或上或下,或拐或扭,要用方向词来标示,就相当困难。即使有,那走向往往也不能正南齐北。由于极少有以方向词取名的街道,加上阴雨天气多,又不习惯去看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方向,重庆人往往就没有方位感。
这样说,很得罪人,有人可能就要用南岸、江北这样的地名来反驳。要说重庆人有方位感,也是以长江嘉陵江来划分的,南岸就是“南”,江北就是“北”。例如大佛寺大桥、朝天门大桥、鹅公岩大桥、东水门大桥明明都是东西向的,但那桥头却被重庆人叫作南桥头或北桥头,而不是东桥头或西桥头,让外地人觉得莫名其妙。
幸好西水门只是一座闭门,而且早就不存在了,不仅没有了影影,连个地名也没有留下,比翠微门、人和门、凤凰门都惨。据考证,西水门的位置在如今嘉陵江滨江路与朝千路交汇处,大概因为与东水门相背,于是取名西水门。戴鼎筑重庆城,设十七座城门,城门命名时好像有些随意,临江门并不临江,西水门没有“西水”,就是证明。后人硬要将戴鼎无意中搞出来的九开八闭说成是九宫八卦,甚至说戴鼎很有文化,颇有心计,笃信道家,讲求风水,就凭城门取名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断定这样的说法有点牵强附会。
据历史学家胡道修先生考证,西水门在南宋末年就有了,可能是余玠修补和加固重庆城设立的。我按此推测,西水门面对嘉陵江,距江边又不远,元军可能动用过火炮什么的,对该处的城墙进行过轰击,造成了城墙的坍塌或损坏。余玠在修补和加固时,顺便就设了一座城门。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南宋末到明初,西水门就可能是一座开门。但是,西水门离朝天门和千厮门都不太远,为什么要在此设一座开门,可能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了。因此,此说可能还要存疑。
据胡道修先生说,西水门本来叫复兴门。复兴就是重新兴盛,或者使什么重新兴盛,隐含着衰落后再兴盛起来的意思。南宋被元蒙侵扰,摇摇欲坠,余玠的本意是很明白的,要复兴的是大宋江山,但却可能因此被小人抓住把柄。他受人谗言,说不定这“复兴”二字就成为那些谗言小人的一个证据。因此,复兴门后来又改名为福兴门,音同字不同。戴鼎筑重庆城后,此门成了闭门,“复兴”要避,“复兴”的谐音“福兴”也要避,于是就取了个西水门的名字,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莫名其妙了。如果“复兴”在那个时代可能有所犯忌,那么保留福兴门的名字也好啊。只可惜西水门拆除得早了一点,如果拖到抗战,拖到国民政府西迁来渝,说不定就会恢复复兴门的名字,就会给重庆再留下一个能够展现中华民族顽强抗战精神的地名,说不定还会重建一座像模像样的城门呢。
嘉陵江流西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