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共情与通”记画家刘之俭与他的大渝书画院
发布时间:
2019-12-10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张友才
翰墨飘香、共情与通
记画家刘之俭与他的大渝书画院
今年75岁的书画家刘之俭是安徽人,凭着自己对妻子和对书画热爱来到了重庆,并在退休后自筹资金成立了重庆大渝书画院。

2009年刘之俭夫妇在湘西凤凰古城旅游时,与当代著名书画家毛光辉先生相遇在一起,交流书画艺术思想时萌生了成立书画院的想法。回渝后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在南岸响水路附近借用韾缘协会地址,初步开展起了画院的笔会活动,聚集起一批书画朋友和骨干画家队伍。
天公不负有心人。刘之俭在南滨路散步的时候无意看到荒废闲置破烂不堪的桥洞,心生惊喜:如果能把这么个无人问津的破烂不堪的地方,改造为书画家们的写作场地多好呀!
通过争取,在南岸区委和区政府及南滨路管委会的支持下,他夫妇俩狠心变卖了自己的房产,拿出了毕生的积蓄,前后投资200多万元,将“满眼黄坡地,一片荒凉景”的破烂桥洞,变化为“满院墨香,江风舒畅” 的书画基地。画院的设立和建成,让喜爱书画艺术的朋友们有了一个展示交流书画艺术的殿堂,并让画院成为了南滨路公园里一个富有文化传承和韵味的组成部分。画院内设有画展厅、笔会厅、艺术工作室、字画装裱室。重庆大渝书画院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会员100多人,形成以骨干为依托,以会员为基础,坚持开展每个月一次的会员书画交流活动,聘请了李书敏、陈道学、曾杨华、唐世民、尹沧海、蔡可刚、刘和璧、毛光辉、王宏瑶、陈维萧、吴善志、罗中皓、甘霖、彭柯、萧家渝、侯耘、唐虎泉、魏国光、乔伯才、章文灿、腾子瑛、谢玲等众多著名书画家成为本院名誉院长。形成了以赵清华、胡长荣、曾清华、杨朝萍、杨国丽、赵凤丹……等一大批为骨干的书画爱好者队伍。

李书敏

陈道学

曾扬华

尹沧海

蔡可刚

刘和璧

毛光辉(左)与老师黄永玉先生(中)

王宏瑶

陈维萧

吴善志

程军

罗中皓

甘霖

彭柯

侯耘

唐虎泉

谢玲

赵清华

胡长荣

曾清华

杨朝萍

杨国丽

赵凤丹
随着画院的专业水准和知名度的提高,市内外的许多知名书画院及名家纷至沓来。前后有重庆市美术馆、重庆印社、华夏大家杂志社将此作为写生创作基地、篆刻创作基地和活动中心。前后有重庆市书协原主席刘庆渝、副主席安为年、张裕刚一行,重庆美术馆馆长邓建强一行,重庆参事室,以及四川美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美术学院的书画教授前来挥毫作画。国内知名人士和书画家卢奇、蔡可刚、王宏瑶、毛光辉、刘和壁等也在此留下墨宝。大渝书画院在全市40多个书画院中影响日益增强和扩大,来画院参观学习、交流的人达3万多人次。
为了让重庆这块“行千里,致广大”的旅游名片更响亮,刘之俭先生又组织了画院的书画家们走遍重庆市内35个古镇采风写生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美育化的表达,对古镇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着梳理和研究,用笔精墨妙的国画手法完成了国画、油画、钢笔画、瓷盘画及书法在内的大量作品,传承着几千年的巴渝文明。在青山绿水之间、古朴中隐约透着灵气和风采,从不同角度反应重庆的古镇,并为每一个古镇配上相应特色古诗和说明,字画之间更表达出书画家对重庆故乡的深厚情怀。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所有采风写生作品完成后在南岸区文旅委,南岸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两次在区文化馆展厅展出,得到了喜爱书画艺术的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我市周边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打卡网红街“桐梓记忆”及其多彩贵州集团、贵州森航集团的邀请,在桐梓县打卡网红街“桐梓记忆”圆满顺利的完成了书画的展览。让人民群众了解了古镇的旅游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推广古镇美丽景色的效果。






















翰墨飘香、共情与通记画家刘之俭与他的大渝书画院
上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