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泽先:南江行
发布时间:
2019-12-07
来源:
故人旧事百姓记忆
作者:
喻泽先
图片来自网络
菊黄秋老时节去赏秋,不逊于和风丽日去踏春。春有万物蓬发之气象,秋有万象收敛之纷纭。它们各占天时,各竞风流,妙趣天成,故古人有秋日胜春朝之说。
如若有心去赏秋,最好要找那远离尘寰的群山,那儿你能欣赏到原生态的山光水色,万物各竞天择的缤纷色相。难怪当今的人,不吝“孔方兄”,远离都市城周,千里去深山,寻觅奇峰诡谲,怪石嶙峋;欣赏小溪撥弦,瘦潭一碧;眺望云影戏岭,落霞染林;观看层林之绚丽,醉心于秋风舞红叶。得天独厚的秋景,让人留连忘归。
秋日有迷人的景色,何须悲秋,不必寂寥。
我决定约上一友人,去千里之外大巴山中的南江县,既饱览那儿的山川形胜,也观赏色彩斑斕的巴山红叶。
巴山红叶与三峡红叶相比,一个是气势上不同,巴山红叶漫山遍岭,若与晚霞相接,天山一色;三峡红叶只是夹岸映对。二是观赏方式有别,巴山红叶可入得山中林中,驻上几日,仔细辨识那层次不同的红色;三峡红叶是行船中眺望,留下的是瞬间记忆。巴山红叶也不可与北京香山红叶相提并论,香山红叶从气势上、层次上,要逊巴山红叶三分。
去巴山,去南江,时不待人。
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我们去到了南江县。
南江县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有“蜀北岩疆”之称,更有“巴山百宝箱”的美誉。南北朝时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时建县,因其河水难涉,故名难江县,隋唐时称集州,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改称为南江,沿用至今。
南江有一水穿城,四围青山之形胜,它东接通江,南通巴中,西邻旺苍,北与陕西汉中市南郑县连壤,是“千年米仓古道”的咽喉之地。如今南江县,虽在群山之中,但交通已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一条二南公路(四川南江县和陕西南郑县)贯通两省,且油路平稳。近年巴中至汉中的高速公路,也经由南江县城,穿越米仓山13.8公里的邃道,拓宽了与外界的连接。
蜀门秦关
米仓山是大巴山系中之一脉,是横亘在川陕之间的绵绵群山。传说米仓山曾是当年诸葛亮屯集粮草而得名。米仓山下的牟阳城,此城因在牟山之南,南者阳也,故称其名。有史记载,公元前206年,汉时韓信于此地为刘邦秘密地操练兵马;有传说记,唐时罗通扫北,也在此地大战屠龙公主。
牟阳城后的龙行坝上的“巴峪关”,是古来通川入秦的险隘,曾有兵设卡,保护往来行人商贾。如今此关虽已坍塌,但石砌的关门仍依稀可寻。从古至今,川陕两地的人们,必须翻越米仓山的高山大岭,穿行茫茫林海,涉溪过河才能相互往来。路在人的脚下,“千年米仓古道”便由此而成。
米仓古道不仅是川陕两地人民千年来往的必由之地,也是古时一条用兵的军事路线,据陈世松先生所著,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蒙古定蜀史稿》中考证,蒙古定蜀时,元军曾三次翻越米仓山入川。其分别是:“1243年闰八月,蒙古军从汉中越米仓山进攻巴州,与宋军战于白土坪”。“由带答儿所率之蒙古驻军,自米仓山而入,沿渠江以进,1255年春,蒙古军进至巴州,与宋军发生激战”。“1258年二月,蒙哥颁诏天下,征诸道兵,正式实施他的图蜀灭宋的战略计划。七月,另遣诸王穆哥从洋州(今陕西洋县)出发,越米仓山捣巴州”。川人从《三国演义》中只知入蜀的“金牛道、褒斜道、阴平道、”,大多不知这条米仓古道,真是藏在深山人未识。
往事越千年,今朝山河变。二南公路已替代了千年的米仓古道,人们再不必为上山扼腕叹息,涉水骨寒呼天。唐五代王仁裕在《玉堂闲话》中有“一握寒天古木深”诗句,是这古道的真实写照。乘坐二南公路的客车,出县城,过沙滩、桥亭、银杏坝,经寨坡乡,抵光雾山镇,往铁炉坝前行几公里,一道雄关兀立眼前,有撥云插天之势,这便是川、秦交界地赫赫有名的“蜀门秦关”。
慕“蜀门秦关”之名,自驾车来的川陕游人络绎不绝。在出川关口这一边,依山辟有一坝,坝由水泥板覆盖。坝侧建有商店,专售山中的土特产;另一侧立一壁,书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所撰的“蜀门雄关赋”。其赋道尽了古往今来此地的地理人文。斜对关口有一台,台上塑有一车二马的座驾,可供游人入座留影。关门上“秦关”二字赫然醒目。
门侧书对联一副,右曰:云中出马跨世经年驭万乘可驰今古;左曰:天上来人腾霞驾雾据一关而锁蜀秦。此联是据清朝熊一飞《晓过天上》诗句化出而成,其诗曰:鸣鞭凌峻岭,越岭下崔嵬。马自云中出,人从天上来。山昏疑有雨,泉浑误惊雷。渐渐曦光满,林深不染尘。这诗这联都写出了“蜀门秦关”高踞云天,俯瞰川陕两地的山山水水。门侧十米长的山壁,塑有壁画,分别是古代战事图和山民生活图。图面人物栩栩如生,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穿关而过,便入陕西。
与“秦关”相对映的“蜀门”耀入眼帘,也镌刻有对联一副,联曰:胜迹分秦蜀漫寻左右更依情兴逐天宽,雄关亘今古重睹去来一任风光随地尽。此联是南江人叶子彤撰,沈丹书。关门宽约五米,上盖长廊,红柱碧瓦,廊两侧的穿枋板上,其彩绘绚丽夺目。廊内悬挂唐人诗句,让人抚今追昔,发千古幽情。廊的尽头,立有南江县人民政府的碑记,碑文记述了修路筑关的艰辛,称颂了人民群从撼天动地的精神。
原来“此地自秦汉以来,是出入川陕的一座重要关隘,古名‘天上’。汉王刘邦,汉中王张鲁,蜀先主刘备曾先后在此建关筑台,更名‘汉王台’;巴山游击队在此设过师部,红军北上,当地民众常来此北望红军早归,又易名‘望红台’。2003年重建关楼,是谓‘蜀门秦关’。”
“千年米仓古道”是从历史的岁月中来,今天,它在时光里消失,由“二南公路”和高速路代替,明天,它将成为人们的记忆被追寻;“巴峪关”也在历史的风雨中湮没,成为一处让人凭吊的古迹。一座崭新的“蜀门秦关”屹立在新世纪的画图上,社会的发展,总是新立旧去,这是历史浩浩荡荡的无情法则。
巴山红叶
我曾在一文中,盛赞秋季的巴山,有如一位俏美人,身着一袭拖地的彩色长裙,从山顶到山脚,由绿转黄,由黄变红,其后便是大自然这调色师,将深红、浅红、金黄、澄黄、浅黄等诸多色彩,一古脑儿潑洒在俏美人身上,让她散发出诱人的魅力,使赏秋之人全都拜倒在她彩裙之下。
要赏巴山红叶,最好是去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它能给你提供一席色彩的盛宴,让你惊叹,让你心醉,甚至会迷恋这美色而艳羡山民们的福气。在铺满红叶的小路上,若有雅兴,你可捡拾几枚叶片,细细地比对那红色的层次,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红叶会因树种的不同,其染色的深浅也是有异,枫科树叶大红大紫,槭科树叶黄中透红。
去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南江县城出发,沿二南公路前行到铁炉坝转拐,车在一条林木森森的油路上盘旋上行,上到贾阁山景区时,车再行二十多分钟,就直抵公园的腹地——昔日的牟阳城,今日的大坝。
人都有猎奇猎艳之心,我二人也不能免俗,把赏玩的目标锁定在了米仓山中的大、小岚沟和黑熊沟。去的那天是个好日子,天高云淡,秋风拂面,阳光可人。好景有好天气助兴,这天游人少说也有五六千人吧。川陕两省的大客车、小轿车黑压压地挤满了铁炉坝的停车场,少说有三亩面积的场地也显出了车满为患的窘情。
大、小岚沟地处流经大坝的焦家河下游,河两岸山势陡狭、山峰入云。仰视碧空好似蓝天给群山覆盖了一匹蓝缎子。夹岸红叶从天垂下,一幅色彩斑斓的美景,让那些提着、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时时停下脚步,不断地按下快门。络绎不绝的人群,顺着沿河路饱餐秀色,渐渐地自身也融入画中。这时,峡谷里起了微风,只见许多红叶在空中舞动着、旋转着,慢慢地往下飘弋,恰似群群彩蝶在河面上空翻飞。最后,随着风势减弱而纷纷坠入流水。看见如此美得人心醉的一页画面,我诗兴生发,顿时心中胡诌了几句:
漫山彩色接碧天,风助红叶舞蹁跹。
殷勤流水喜相迎,一路欢唱出前川。
我二人随着人流不知走了多远,见晚天的落霞,给群山再添一层壮美后,便结束了一天的观赏。
当晚,我们住在大坝一户“农家乐”里。是夜,山中下了一场秋雨。这雨没让我沮丧,却让我在重温“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中酣然入睡。
第二天早起,见一夜秋雨后的米仓山,游动着团团云雾,时升时沉。天空中的雨仍在飘洒,时降时停,让人把不住“天老爷”的命脉。我二人决定,待天空放睛后再去黑熊沟。上午游近处,去焦家河对岸的“康养林道”走走。
康养林道起于大元坝,一桥跨过焦家河,与小元坝的“巴山珍稀植物园”相连。这条林道藏在一片林海中,空气中的氧离子含量极高,常在道中逍遥,有益身心健康。
因是在雨中,道上只有我俩人雅兴大发。林中听雨,别有一番情趣:雨大一点,打在灌木叶和蓼叶竹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好似谁在撕裂竹蔑一般地动听;雨小了,雨成了雾,直往人面扑,润面无声,但有点像蚂蚁爬在脸上酥痒痒的感觉,令人有说不出的一种舒服。
两公里多长的林道路面,有防腐木板铺的、有碎石板铺的、有卵石镶的、有河沙铺的、有杂树条铺的……五花八门,各具形象。但多是就地取材,既经济也很有特色。就在我俩进入落叶松林地的路面时,眼前这一段,竟让我高兴得惊呼起来。原来路面上全是厚厚一层金黄色的松针,如同一匹黄缎子盖在道上,立身于斯,有如踩在席梦思床上。要不是地面潮湿,要不是我年老,我定会仰躺在这路上,闻着林间的松脂香气,听着焦家河水的清唱,透过林隙看着天光云影,再随口吟咏几首唐诗宋词,这横生的情趣,让我学做回世外高人,可惜,天公不作美,岁月不饶人。
这是我此次观赏巴山红叶得到的例外收获,也是题外话。
午后,天空收了雨脚,云雾不停地向着山外飘去。天晴了,又是人们去赏红叶的时机。我二人随大流向黑熊沟景区奔去。
黑熊沟在焦家河上游,因是在映水坝下,山势散开,其沟两岸不很逼人。此处过去多有黑熊来饮水,故称其名。景区的出入口处,有不少卖小吃的摊点,显得较为热闹。赏叶的人群顺着沿河的林间栈道,由上往下的行走,人人都显得十分轻松。栈道在两岸林中出没,人在栈道上时隐时现。入得此岸,能将对岸红叶收入眼里。栈道经桥时此时彼,满足游人视觉的需要。唯有那架在河上的小桥,才是观赏的最佳处,那远山的、那河两边的红叶,全都囊括在镜头之中。
黑熊沟的林木中,有很多又高又大的台湾水青杠树,此树属栎类,其叶虽不呈红,但那一团团、一片片金灿灿的颜色,与红叶交相辉映,特别吸人眼球,难怪桥上拍景人你方去了我又来,显得有点拥挤。黑熊沟还有一景,与它地不同,那景不在高空,而是散于沟中的石头。石是花岗石,长年累月被水冲涮,石面白晃晃的。此时,我立于沟内,上有红叶凌空,下有白石镶地,再有潺潺湲湲的水声入耳,我仿佛走出了人间,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失去了老态,恢复了童心。我看了看那些成群结队的观赏人,无不是喜笑颜开,悠哉乐哉。
说南江县是大巴山里的“百宝箱”,是指大巴山地下的矿藏,山上的珍稀动物。这些,已吊不起当今游人的胃口,煽不起游人的激情。而现在隐于大巴山中的“千年米仓古道”“巴峪关”,将是探胜者们寻觅过往历史的目标。“蜀门秦关”、牟阳城遗址上的大坝和巴山中米仓山上的红叶,必然是富裕了的中国人首选的旅游景地。
喻泽先:南江行
下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