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不相信女人嫁的次数越多身价越高
发布时间:
2019-11-09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光头章 劲芝缘
在团委工作那几年,因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原因,去了很多趟凉山州彝族自治区域,很多人都是从大量的图片上见到过大凉山的人们,和藏族人民一样,那里有太多沟壑纵横的脸庞,让人无法磨灭对这张脸的印象,历尽沧桑,饱经风霜。
大概是92年吧,我们学校和凉山州的金阳县结成扶贫伙伴,我们团委组织希望工程捐助活动,对口金阳县的贫困学生,很快就得到捐款一万多元,还有数千册的图书文具等。暑假团委组织优秀研究生队伍,前往金阳县“社会实践”,作为团委老师带队前往。
金阳县在凉山州最偏僻的地方,县城很小,来了外地人,县城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县城里只有一个平坝子,就是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一边还树着个球门,边上是个中学,这里也是县里唯一的广场,搞大型活动的唯一场所,县里人介绍说,每年搞“火把节”,这里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的群众。金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由于这里的气候变化大,十里不同天,所以解放前老百姓都是以种植鸦片为生,据说很适合鸦片生长,解放后不让种了。过去富裕的家家都拥有枪支,由于这里遍布陡峭的大山,人烟稀少,听说还经常能在大山深处查获种植鸦片的人,偶尔也能看到零星的罂粟花。由于山势陡峭,开荒种地,老百姓的膝盖以下都要有坚硬的东西包裹好,不然山上滚落的石头会把腿砸坏,非常艰苦。老百姓的主食都是以土豆和玉米为主,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只适合种植这两种作物。
从西昌坐车到金阳,要经过几个县,越往里面走,山势越陡峭,人烟越稀少,而且的确是十里不同天,一会下雨一会又出太阳。透过车窗,你看不到美景,都是大山,偶尔路过村庄集市,能看到衣衫破旧的群众,还有满地跑的小猪,他们的猪居然也是出去放养,不像汉人那样圈在猪圈里养,看那些瘦骨嶙峋的猪,绝对是瘦肉型!集市上甚至连山上的小红野果也采摘出来卖,最多的是他们手纺毛线,脏呼呼的颜色,据说那毛线非常好,越洗越白。还有人蹲在路边,前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玻璃瓶,有酒瓶有饮料甁有酱油甁,里面装着黄色的液体,瓶口都是玉米胡塞着的,一开始我以为那是当地的一种饮料呢,后来听当地人介绍那是酒,一种家里能够自酿的酒。破旧的小店里挂着他们穿的披风“差而瓦”,还有手工刺绣女性身上佩带的饰物,据说那种他们一直穿在身上的“差而瓦”要五百多元,纯毛织造,太贵了,真想买一个做纪念,只好买些女性饰物。
我们要把捐款捐物送到县城唯一的希望小学。那天早上,天气还有点冷,树上结着霜。我们一行乘车到达希望小学时,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全校的师生早已列队在那里等候了,长长的队伍站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土路上,他们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孩子们都很严肃,胸前佩戴着崭新的红领巾,少先队旗迎风招展。看得出来,他们是专门组织的这次欢迎活动的,我看到队旗的竹竿都是才砍的新竹子,冷风中,我看到还有很多孩子都是光着脚丫的,他们紧紧的夹着双腿,生怕我们盯着他们那双脚一样,黄黄的土路上映衬着那已不再稚嫩的一双双小脚,看着心里只有沉沉的伤感,想哭。我们不过是给他们带来些书本学习用具,他们却要在寒风中站立等待很久,真的于心不忍。校长讲了感谢的话,进行了交接仪式,孩子们拼命的鼓动着红红的小手,这样的旷野中掌声不大,但是已经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大家迫不及待的和孩子交流起来,希望他们能放松些,活动活动暖和些。我问了个孩子,他说自己是县城的,因为希望学校收费便宜,每年只要十元钱,所以到这所学校读书,望着山下远处的县城,步行上学恐怕要走一个小时以上,他穿着一双很破的球鞋。那里读书真的很难。
县委书记县长都对我们一行极为重视,每天在会议室听着他们的汇报,然后就是丰盛的招待筵席。彝族对尊贵客人最好的招待,就是吃坨坨肉,三个盆子,一盆猪肉,一盆羊肉,一盆鸡肉,很大一坨坨的,里面也没有菜,两块肉下去就撑得够戗,而且还要端着酒碗唱着祝酒歌,在“多!多!”声中喝下去。我们在那里几乎天天都会受到这样一次次隆重的接待,很多研究生都出现了消化不良的问题,很多人开始拉肚子,但是也不好和主人们说。盛情款待后,主人还要给客人赠送半个生猪头作为礼物,我们着实为这些猪头煞费脑筋,不知道如何处理,因为作为礼物还不能转送给其他群众。每天的酒肉,让我们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国家级贫困县了,我们向县长提出要到最贫困的农村去看看的要求,他开始说不同意,说那里不安全,而且很苦,但是我们坚持去,不然就失去了社会实践的目的了,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我们前往金沙江边的一个小镇,县长亲自陪同,他的腰间还配上了手枪,说这里群众很多家里都有枪支,安全第一。随行的彝胞对我们说,这里的群众因为所受教育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没有,曾经有个人出500元钱让一个彝胞把一个人杀了,居然他就去把人杀了,后来因为需要把死人扔到河里,彝胞还要加钱,那个人不给,于是发生争执,事情才败露了。
县长的秘书比我们结果早一天就到了小镇安排接待了,镇政府的院子里成了我们的饭厅,镇政府很破旧,他们居然没有吃饭的桌子,于是坨坨肉都用洗脸盆装着,摆在土地上。当地的风俗是客人吃完了,主人才能去吃,镇里的干部们一排蹲在墙根边,就这样看着我们吃。我们分成几个圈,围着坨坨肉吃,我看了看那些干部,他们都带着笑容看着我们吃,我们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们都觉得不好,很快就吃完了,有人是偷偷拿出自己带的榨菜下饭,我们离开盆子后,他们又围过去吃我们剩下的坨坨肉,他们吃的很香,酒也很能喝,嘴里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彝语,很开心。
我总算能走进老百姓的家中了,心里挺高兴的,可是看到老百姓的住所,我们却无法高兴。漆黑的屋里什么也没有,感觉好像除了搭的床铺,便再没什么东西了,我觉得除了灶上那黑黑的铁锅是买的,其余的都是原始的东西,门口坐着满脸纵横的老太太在纺织着羊毛线,黑黑的脸庞甚至看不出是什么表情。家里的床,其实就是木架子搭的,居然还是上下铺,当地人介绍一大家子人就是拥挤在这样的房间里休息,上铺住女人,下铺住男人,这样的居住环境是在让现代人难以想象的。我问当地人:是不是有好一点的,他们说:农村都差不多,条件好些的房顶是树皮覆盖的,穷些的是用草覆盖,看房顶就知道贫富了,我这才发现我们看的那间黑黑的房间,恰恰是树皮的房顶,我真的被震撼了,这哪里是用家徒四壁可以形容呢?他们带我们看的居然是富户。我似乎能理解彝胞在城市里蹲着过夜的原因,城市的屋檐下都远胜过自己的家。他们冬天就是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的土豆度过,很难想象漫长的冬天他们的心情。
贫瘠的土地,贫瘠的人们。
和彝族人交谈,他们更多的确是流露出对本民族的骄傲。他们说彝族是为数不多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且据说他们的文字是日文的祖先,还说他们的文字非常好学,只需要半年就可以为文盲扫盲了。我没有学,只是学会了那里的祝酒歌。
不过彝族的音乐确实好听得不得了,欢快的节奏和眼前的贫穷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彝族的“达体舞”更是让人如醉如痴,美好的音乐下,青年男女手拉着手,载歌载舞。闭上眼睛,听着“达体舞”的音乐歌声,你会看到一派丰收场景,人们欢快的庆祝丰收欢乐场景,音乐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有幸在县委会议室和文工团的美女们一起跳“达体舞”,舞蹈简单,可是不善跳舞的我们,在美女们的牵引下如同笨熊般,总是想看看该怎么跳脚,可是美女的长裙覆盖下,脚的变化很难看到。
“达体舞”有一段时期成了我们学校大型活动必跳舞蹈,师生们围着火堆,几千人手拉手欢乐着场景,甚是壮观。因为我们学校和彝族联系太多,专门派人学习“达体舞”,然后各班级教授,形成了学校一大特色,不会跳“达体舞”肯定不是西南交大的学生。
希望学校住宿环境
“达体舞”是彝族“火把节”跳的舞蹈,彝族的“火把节”就是他们的最重大节日,据说盛况空前,我一直没有能看到过,真的很遗憾。于是我也向彝族陪同的人员了解当地“火把节”的盛况,他说金阳的“火把节”也很热闹,人们从十里八乡走到县城,由于场地限制,太小了,很多人甚至无法进去跳上“达体舞”。他还告诉我“火把节”更是个爱情的节日,在“火把节”上相识相遇的青年男女,只要互相看重,可以马上离开人群到僻静的山上诉说衷肠,并且都是以身相许的。
他们的婚姻更是有意思,男方把女方带回家后,一年内女方怀孕了,就算嫁过去了,如果女方没有能怀孕,女方就可以回家了,可以再找其他男人,而且再找的男人,如果想把她带回家需要付出比第一个男人所送的彩礼高一倍的彩礼,就这样不断加码,他们那里的女人是嫁的越多身价越高了!看来彝族是把不孕的原因归咎给男人的民族。
在金阳还遇到了丧事,一个粮食局的干部去世了,结果粮食局的大院内成了祭拜的场所,七里八乡沾亲带故的人不断的走来,他们牵着牛羊猪等,穿的是节日的盛装,起码有好几百人,每天都有很多人不断的走进大院,真不知道逝者怎么会有这么多亲朋好友?听当地人说,他们死人祭拜活动会持续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里,聚会的人会吃掉几头牛,七八十只羊,上百头猪,真是惊人。彝族人实行的是火葬,火葬那天满大街真是热闹,几个人抬着棺椁,后面几百人浩浩荡荡跟在后面,往远处的山上走,边走边往天上打枪,猎枪很多,如同放鞭炮。远处的山上能隐隐约约看到堆好的一大堆柴,我们因为被打招呼:不得单独行动,所以只能远远的看着,枪声渐渐远去,看到那里冒起烟雾,火焰。
这次彝区之行总在我的印象中,好像金阳不是自己能去的地方,总是给我神秘,还有就是一丝恐惧。不知道现在那里怎么样了?
2006年2月写于重庆
越多,我们,他们,彝族,看到,这里,学校,因为,就是,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