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龙这座庄园有故事
发布时间:
2019-11-08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半山隐士
【作者介绍】王小迟 网名 半山隐士
在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有一座庄园,当地人称登園。这座庄园是民国时期修建的,现在归私人所有。但真实名称沒有这么简单。取名登園,是充分体现这座庄园现主人的夫妻恩爱!
登園大门
你认识这俩个字吗?认识?那请你读来听听。这两个字在登園庄园的后门上(实际上是最早的正大门)。
这是篆刻,篆书本来也分大篆和小篆。唉呀,管他是大还是小,统称篆书吧!这究竟是什么字呢?现在的庄主邓先生教我这俩个字时,说了一段自己的笑话。
古言道:“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篆书能认识的,当前而今眼目下,又有几个呢?篆书多用于印章,也有写在门眉上。自从文字改革,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现在好多人连繁体字都不认识,何况篆书了,并且现在用印章少,用各类石材刻印章更少,只有书法爱好者,中国画爱好者,以及篆刻爱好者才用。很多都是橡皮图章,塑料印章,所刻的字绝大部分是简体字。
邓先生自从搬入这座宅子,就一直认为这门眉上二字应该是象盧,对任何来访者,他都说是象盧。久而久之,就这样称呼下去了。一次,邓先生外出办事在某乡村,发现一对稍微有些残缺的白象石雕像,经与主人协商付费后,把这对白象石雕拉回宅子,置于大门两旁。象盧配上白象石刻,当然心情极好啦。好嘛,现在这么宅子的主人都称为象盧那就象盧吧!
现撂置在一旁的石象
邓先生也是一位文物保护收藏爱好者。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市中区马鞍山渡过童年、少年、青年,那时邓先生有点活泼好动哦,就是重庆人说的“千翻”哈,或下嘉陵江捉鱼,或上马鞍山逮猫,就读于附近小学和中学,当然也下乡当过农民,也进城当了工人,以后为重庆电信事业做过极大奉献!
初识邓先生,还是2018年的夏天,他年逾七十,身姿挺拔,鹤发童颜,目光炯炯,一袭白衣,圆口布鞋,白发三千,披在肩头,还不时微微闪着光泽。好一位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与邓先生交谈,感觉先生知识面极广,很早就有意识地对文物的保护和收藏。
那年那月那天,宅子外来了一群人,男女老少大家簇拥着一位老太太,在庄园前后左右打量,指指点点,邓先生见状,忙上前问好:欢迎各位朋友来我登園游玩,希望你们喜欢。话音刚落,这位老太太开口道:原来你就是邓先生,现在為盧的庄主,“失敬,失敬!敝人姓朱,是这个宅子(你们叫庄园)的后人,这座宅子是我爸爸朱大為修建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新庄主巧遇老庄主(后人)!于是大家请坐,请老太太上坐,请喝香茶,然后故事就开始了!
从这个时候,邓先生才知一直认为的象盧,正确称呼应该是為盧,因原主人姓朱名大為,并且在他们指引下,找到了修建这宅子的為庐铭。
这是邓先生用硬笔书法临的為盧铭
朱大為先生是何许人也?原来在民国时期,朱大為先生在四川军阀刘湘手下当个财政处长,是个文官。1942年在故乡迎龙修建了这座宅子,以备日后解甲归田后安享晚年。
不是象盧后,把石象改为石狮!
嘿嘿,这副对子(重庆人语)又有点麻人了,请你通读一下!好多人只把上联读通了,在下联遭前头五个字难倒了。
这為盧大门上的对联就能看出朱大為先生修建这座宅子最初想法:
开池凿圃新气象
坐膝扶床戏子孙
真的是一派儿孙绕膝天伦乐,福寿齐全耀德门的气氛!
这座宅子,当地人称为“洋房子”,在附近长、广、迎、峡四镇来讲,上世纪四十年代算是最好的房子了,没有更好的了,当地百姓一说洋房子,都知道。
1949年后,朱大為先生离开这座宅子,以后宅子变成村公所,又分给无房农户,一段时间又作为学校,在文革大串联时也用来安置过红卫兵,以后又是乡政府办公用,邓先生接这座宅子后,作为民宿一直到现在。
在这座庄园在后门(现为车行大门)上还有半幅对子如下图,这里的信息量很大,注意:傳家遺聖訓这五个字!
邓先生接手这宅子时,仅有上联,为此,先生再三推敲,配了下联,我觉得很到位,你觉得呢?
现如今,这个有故事的宅子仍在北斗村,并且在邓先生努力维护下,旧貌换新颜,是一处不错的民宿。朋友如有兴趣,尽可以到那点去游玩,有好吃(特色菜)、有好住(民国风)、可垂钓(鱼塘)、可摘果(柚子、柑子、橘子)、还有烤羊哟。公交车到迎龙镇下车步行即到,自驾者导航重庆南岸迎龙镇北斗村即可。
资讯,先生,宅子,这座,庄园,现在,篆书,认识,爱好者,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