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川北游记 | 一路经行处 | 莓苔见履痕
发布时间:
2019-11-04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故人旧事百姓记忆
金秋川北游记: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文编: 憨憨(相关资讯来源于群友聊天和网络)
供图:履痕 益生 义渡 洋花椒 胡克 沉香一瓢饮等同游人。

不忘初心,沿着来时路,踏上新征程 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人易迷失发晕,温故知新,瞻前顾后方能足踏实地笃定前行,追求幸福生活。金秋十月,25-27日,“重庆故人旧事文学社赴苍溪知青碑林考察团”25位群友自驾川北游。在苍溪、广元、阆中境内游览了一番。沿途所见,苍溪境内的文化碑林,古镇老街的人间烟火,千年古道的参天翠柏,巧夺天工的石雕古建,千姿百态,于无声处,展示历史的风情、时代的余音,激发起我们心中或深或浅的波澜……流年似水,生命履痕,刻石竖碑,记史传世,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于是遵循传统,我们结伴金秋川北游,也邀读者诸君同行,启程——

众人在集结出发地团山堡服务区签责任书
第一站:瞻仰苍溪红军渡碑林(10月25日中午)

2019年10月25日午后到达首站苍溪红军渡,观摩红军碑林。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伺机围攻红军。红军第四方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大军西进,势如破竹,旧军阀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征途。


川陕苏维埃石刻标语:首先必须推翻帝国主义

川陕苏维埃石刻标语:打到国民党;建立苏维埃。打到帝国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川陕苏维埃石刻标语:活捉刘湘!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制口号:没收地主土地!

川陕苏维埃石刻标语:打过江陵江,迎接党中央。

站在历史文物前,重喊当年口号:拥护苏维埃政权,共产党是工农穷人的政党!

徐向前题词红军渡石雕,很有一往无前,横扫千军之势
第二站:考察中国苍溪知青文化碑林(10月25日下午)

2009年前,履痕等人踏进了川北苍溪这片寂静的山林,不久,这片山林里一块又一块石头凸立起来。这些镌刻了字迹的石头仿佛会唱歌,一年又一年,召唤来越来越多的石头到此,同唱一首“知青故事”之歌!

从2009年征用土地开始,十年过去了,来自海内外的知青们已经在此竖起了各种知青故事碑100多座,文体有:诗、词、歌、赋、题词、铭言、故事、小小说、散文等。苍溪的这片山林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数量最多,表达形式最为丰富、有趣的知青文化碑林。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苍溪知青文化碑林,会与苍溪红军渡碑林一样,成为历史文物而长存于世!知青故事仍在时空中延伸,不断演绎出故人旧事、百姓记忆。

履痕、邹红斌立碑
中国(苍溪)知青文化碑林的开拓者是履痕、邹红斌等知青。“履痕”一词出自唐代刘长卿诗《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而“邹红斌”这个名字极具知青那个时代的特征。当代作家雷抒雁有篇小说《履痕》,回忆母亲为儿女做鞋的往事,一双鞋渗透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动人心魄的情感。尽管母亲缝制的鞋中,某一双其实不合脚,我们依然踏着它一步一个足迹走过来。

知青为碑林建设捐款
致 中 国 知 青
重 庆/贺 岩
你是昆仑山的一块顽石
来自茫茫的远古洪荒
苦难是你的别名
奉献是你的信仰
八卦炉里烟熏火燎
五行山下骨折筋伤
栉风沐雨遍尝甘苦
历经劫难几度沧桑
以脐为口以乳为目
半人半兽非仙非妖
狂飙骤起山崩地裂
你舞动干戚一声长啸
用负痛的手撑住了倾斜的高天
用带伤的腿稳住了摇晃的大地
掬一捧泪水浇灌出希望的原野
蘸满腔心血描绘出世纪新篇章
你是弃儿也是骄子
你是牺牲也是圣堂
即使有一天你悄然远去
你不朽的名字依然在太空回响
中——国——知——青——!

1964年下乡的重庆老知青邓正海(中),率先提出“天下知青是一家”“不到九十九,个都不准走”等口号,在全国知青中广为流传。他正回头向我们讲述这一块碑的故事。

描图定制:一张罗玉兰当年下乡收到的喜报

重庆十三中的几位立碑知青在一起忆往事。

永宁公社长征三队知青插队生活有感:大春分粮一百五……

1995年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顾洁,为南京知青展撰刻的“春华秋实”,在中国苍溪知青碑林塑碑存照。

西师附中老三届知青建造题为“苦难·磨砺·重生”的《苍溪岁月志》远看很辉宏,细读有品位

一位知青兽医的叙事远看像是串乡贩……

邢燕子当年很有名,立碑篆刻时代的印记

资深文旅策划人王再宏等与履痕交流,为初具规模的中国苍溪知青文化碑林建设献计献策。
履痕介绍整个中国(苍溪)知青文化碑林园区的计划建设内容:
1、知青文化碑林(已初具规模);
2、知青雕塑(原型人物雕塑),规划建设20座群雕或单体雕塑;
3、知青故事漫画墙,规划建设长150-250米、高3米、厚0.25米的钢混结构花岗岩墙体,分段漫画造型;已联系、收集了成套上山下乡、支边与农场知青的故事漫画400幅。

青春记忆深刻,文字很难表白
时不我待。与共和国同龄的知青们期待“中国苍溪知青文化园”早日全面开工建设,趁活着的时候,留下自己的青春记忆与生命足迹,则此生无憾!
第三站:攀登广元千佛崖(10月26日清晨)

26日清晨,我们来到了位于广元市城北5 公里嘉陵江东岸的千佛崖,这里与嘉陵对岸的皇泽寺隔江相望,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千佛崖摩崖石刻,始造于南北朝时期,此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有石刻造像,雕造时间长达1500多年。每个朝代的造像都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对于研究美术史和中国历史雕刻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高45米、南北长400 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四年(1854)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

令人噫嘘遗憾、叹息不止的是,持续1500多年历史营造的上万尊中华雕刻艺术瑰宝,在近代因xxxx建设特别是那场对文化进行革命的运动中,与全国其他“四旧”一样被革过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现存的龛窟848 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中,许多造像被割了头、毁了容。

所幸,这些劫后余生的诸神像,依然色彩鲜艳、神韵犹存,让人叹为观止,心生欢喜。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广元自古便是陆路出川要塞,上世纪70年代,笔者第一次进京路过此地,乘坐蒸汽机头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地穿过秦岭,在隧洞中穿越大西南与大西北的地理分界线,到达宝鸡站,感觉简直换了人间:天府之国处处绿荫,黄土高原一派荒凉。在此静坐打望上千年的菩萨们,如今看到高速、高铁上频繁穿梭的车辆,不知有何感想!
第四站:登临广元皇泽寺(10月26日上午)

皇泽寺位于广元市嘉陵江西岸,与广元城隔江相望。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又叫“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武则天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权后,施脂粉钱修建当时已具规模的川主庙,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

跨进皇泽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二圣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唐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子李治即位高宗后,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疾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则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驾崩后,武则天更是从儿子手中夺过皇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有年逾七旬朋友也拾阶而上,去看女皇的功德碑。

皇泽寺前的嘉陵江
第五站:游览昭化古镇(10月26日下午)

漫步昭化古城昭化,古称葭萌,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是苴国的都邑。又是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水陆交通方便,战略位置重要,史上许多重要的战争、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重要人物曾留连于此。

相传此地是刘备入川第一站的葭萌关所在,也是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之地,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蜀国大将军病死昭化并葬于昭化等等都发生在这里,姜维兵困牛头山更是在不远处。

昭化县署昭化古城占地面积不大,但结构谨严,三座明代城门保存完好,东门曰“迎凤”,西门曰“登龙”,北门曰“拱级”,风格质朴雄浑。房屋多为古时所建民居,街道全是青石铺面,街头巷尾常见用汉砖砌就的墙,民房多是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其庙宇、官衙、乐场都是雕梁画栋,玲珑别致,富丽堂皇。

昭化古城县衙门内,至今存列着100多位县令名单及他们从政期内的重要业迹。平常吊二郎当、不像个干部的憨憨,大胆坐上高堂,抓起旅游帽冒充官帽,缺起个牙巴不关风,喊:“升堂!”一点不威武,只是逗得一回娃娃笑。

昭化古城的城隍庙

昭化古城内的贞节牌坊
第六站:豪气冲天剑门关(10月26日下午)

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它是先秦古蜀道——金牛道的核心地段,历史跨越3000余年。遗存众多的古桥梁、古建筑、古碑刻、古寺庙、古城址、行道树等大量珍贵文物,是迄今为止古代中国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被誉为“世界陆路交通史上的活化石”,茅以升先生称其为“古代著名的土木工程”。


游兴正浓,突然古装士兵擂鼓开道,高喊一声“大将军到!”

士兵回营,有美女跟随,翩翩伴舞

剑门关前四剑客第七站:遮天蔽日翠云廊(10月26日下午)

翠云廊以剑阁古城为中心,西抵梓潼,北达昭化,南至阆中,绵延横亘,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其中古柏道遮天蔽日,宛然如廊。廊中古柏上自秦汉、下迄明清,经历过六次大规模的种植,现存古柏八千余株,大多数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古柏千姿百态,各有传说。

三百里翠云廊,精华在北距四川剑阁县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

前人寄情与物,后人触景生情。传说秦始皇修阿房宫,秦岭南北植被损坏严重,民众深受其害。延至汉代,上书诉苦,得皇帝下诏,广为植树造林,后人为感皇恩,将古柏林中最雄伟的一株命名为“皇柏”。翠云廊中有不少古柏被命名“张飞柏”“三国鼎立柏”等。


翠云廊中常年不涸的“张飞井”

翠云廊中的植柏亭 第八站:漫游阆中古城(10月27日上午)26日晚8时,入住阆中故城“放翁别院”。大家忙上街吃晚饭,急忙去抓拍夜景。



“放翁别院”客栈,取名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曾有诗云: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 更是感动了古往今来无数有情人,成为千古绝唱……在放翁别院小坐闲聊,贺岩告诉我,陆游是古代创作诗歌最多的诗人,远远多过李白、杜甫。

阆中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秀丽,古有“阆苑仙境”之誉,已有2300多年历史,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古城内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古城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嘉陵江古称)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阆中古城的规模太大,一时半会走不完。有人喜欢古城逛街,有人想进店购特产,有人要游览名胜古迹,于是众议:自由组合阆中游,到11点半聚齐午餐。午餐后,此次三日川北游,圆满结束,各车组朋友自行回渝,请各位到家后,互报一声平安! 出行三日,8个目的地记游完毕,意犹未尽,忍不住赘述几句。
总结:结伴游学 收获快乐老话讲:“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三人行必有我师”。本次出游,可理解为“游学”,除了人文与自然景观赐予的愉悦享受外,笔者收获的心得多多,归纳几条:1、自由、自律、自觉,有共识和秩序的集体活动真好。

考察苍溪知青碑林三日游的接龙报名启事一发出,三个小时就报名满额了。行程中,既有集体安排也有自由行动,全程紧凑、丰富、自由有序。全体成员在活动中的言行,让我产生上述体会。略举几例:

开达兄请来两位驾车朋友戎天保、张方伟,都是年过古稀的老司机;履痕兄百忙中规划出游路线;再宏兄细化安排旅游行程,内行、高效;一瓢饮小妹合理搭配车组乘员,热心帮购保险、雨具等;洋花椒不麻中国人,管理AA费用,收支清晰,即时结清;文韵准备的救急药品虽没用上,但她不停的叮咛提醒,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几位摄影师端着长枪短炮,跑前跑后,为大家定格美好,分享喜悦,若没有这些pp,写游记,难免丢三落四。



2、互相关爱,是幸福之源,也是本次“游学”的最大心得。

凡有知青文化活动,贺岩都会前往,全不顾自己不听指挥的病体,此次又是有惊无险。如果收集这些年来发生在他身上的惊险,相信会是一篇好看的纪实小说。

一瓢饮,好淑女,故人旧事上曾刊发她怀念恋人的美文“忆罗骅”的真情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新朋友春风拂面说:“不熟悉的人看到这幅照片,一定以为是爷孙?父女?其实不然,一个是文学社的前辈,一个是大学教授,是共同的志趣爱好,让他们一路相敬如宾,照顾有加,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次旅行的真实感受。”
老朋友都知道,近年来,贺岩外出活动,多是一瓢饮全程接送。此次出行,新老朋友见证了她对贺老师的一路细心呵护,均赞不绝口!

风烟尽说:“我们3号车主是熊开达大哥,他年龄最大,见闻最广,见解最深刻,一路畅谈,大受教益。”熊大哥和戎天保、张方伟两位大哥当年是一个林场的老知青。老哥们之间有事说一声,义不容辞就来了。好朋友就是这样的。开达兄却说,故人旧事群好,好在群友们多自觉,知道互相关爱、谅解、包容。这些事例让我认知“互相关爱,是幸福之源”,今后可搞一次专题讲座,讨论一下爱与幸福的因果关系,探讨如何学会爱,如何杜绝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别人。3、抓住川北“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特色,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此次出行,从观摩红军渡石雕园启程,经知青碑林,到广元千佛崖石窟,一路倾听着石头述说的故事、古柏吟唱的歌,感悟颇多。而知青碑林,一代知青的人生足迹,能否在世间长久留痕,还有待于广大知青及社会各界进一步去了解、去认知,有待于政府文旅部门的关注及投资者的敏锐。

笔者赞同再宏兄的建议:知青碑林最好不要修建传统或现代风格的楼台亭阁,而以“知青房”“大队部”“保管室”等仿茅草房建筑为好。我们翘首期盼,这次知青碑林主题游学的更多交流和畅想,在不久的将来产生成效。
游记,知青,碑林,苍溪,文化,中国,阆中,红军,古城,故事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