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忆西南交通大学的诞生(三)
发布时间:
2019-10-30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光头章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班固《汉书·京房传》
这段历史都觉得没啥意思吗
历史总是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在描写到大清国的时候,总是让后人觉得那些人如同僵尸般的活着过.......有些人痛恨清朝恨不得直接跳到明朝,为什么?
有些人说:历史与我何干?不当吃也不当穿的...以前我也这么认为,后来接触到很多高人,居然都是喜欢研究历史的,嘿嘿,这算是个小秘密吧。
还记得那个天天看资治通鉴的历史巨人把......
回过头,再看那些骂历史的家伙,哪个不被人家看成智力不高呢......再看金庸小说把真历史贯穿武侠,就有了无人抵挡的功夫魅力了......
也许,现在没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家庭在大清帝国时的样子,究竟是衣衫褴褛还是窗明几净?也不会有几个人问问:为什么会这样?
历史究竟是在延续还是早已中断?也许在历史学者的书中是相当连贯的......
包括西南交通大学的校史,本身其实也是趴在角落里的,不然也就不会那么多谬误和丢失那么多珍贵资料了。
还有人说自己及时行乐就行了,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最近还听说交大老师的牌打得不错,那按照您的水平完全可以把我这唠叨和你手中的牌、杯中的酒划为等号,就一个能留下点儿什么的喜好,有些牌你不想打也得去打,有些酒你不想去喝也得喝。所以有些文章,开笔了就得写下去,不想写时可以玩玩花样颠三倒四一下。
上一回说了些西南交大历史中有些胡编乱造打脸的内容,一定有人心里不安逸想骂街呢,您真没必要,三四十人的编委会加一大堆顾问,竟无一人提出意见,大家权当清朝的事儿都没经历过,一块原谅吧!点到为止,不然把自个儿弄成了交大纠错“机构”了,那不累死个屁的。
那时候没有印刷机都是手写,皇上和百姓在同一起跑线上 练字。
有没有文化,那一手字就知道了。
清朝男人都是互相称“爷”的,各位爷还不舒坦,完全可以痛骂被大清迷惑了,久远的事儿没啥嚼头,说点儿您能看见的主见主张,您又没那个胆......比如从第一所大学开始,一百多年间“学历文凭”演变得更像是文化的一块遮羞布了,从含金量极高到含铁量极低,然后就像表格里填报性别男女一样,至于阳刚还是阴柔一概不管,美丑一概不论,能证明男、女就够资格进某厕某塘了,一样一样的。这个爷瞅见了没有?
不仅仅是大清的教育被大众诟病,自己干的也不说,自己家的孩子也得深受其害还是一味装糊涂,人家会认为您真的是爷们儿呢。清朝科举制再不济还有一大批大师级别的老师吧,足以加入了古圣先贤的队伍。
康有为 近代思想的启蒙先锋
不要觉得口号“爱校”震天响的人,就真的最爱校最了解学校是最优品的老师啦。也不用觉得文凭高就看人家都是文盲了,真正的文化人做人好着呢。都是人,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终究一把灰灰。
梁启超 少年强则中国强
很多人越来越愿意和我讲故事了,最近听说很多有趣的今日故事,就像交大后来的很多教授领导,在世风日下最混乱的时候,一样完全把持不住自己,对待声色犬马丰乳肥臀比普通人还“狼”,真乃辱没斯文,可以说是人类千百年来自尊师重教以来,亘古未有之龌龊,还真别瞧不起交大诞生的时代,人家也没这样过。
严复 著作《天演论》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不仅如此,还有到处购别墅豪车美女招摇得瑟的,就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富有,是不是现在都开始为自己的招摇过市感到后悔不已了?还有为了名利奴颜媚骨丢尽了老师的风骨气节,还有侵占学生利益甚至耍流氓的,还有一天除了吹牛逼啥事儿也不会的,居然还有很多粉丝的......以后咱们慢慢聊聊。
还有人说交大的落后是某个人造成的,嘿嘿,真的么?不懂历史我可以告诉你,大清国需要多少的鸟人才能自毁呢,你们的想法追求很清朝,觉得恶心你也可以当说大清呢。
袁世凯一生十个老婆,三十二个孩子
话说在西南交大诞生前十年,也就是1888年詹天佑感恩上天给他开了一扇窗的时候,好不容易进入了铁路系统,清廷在皇家北海和中南海中秘密修建一条皇家铁路也竣工了,称 紫光阁铁路。
这条用两年时间修成,全长三华里,从中海到北海的中国第一条皇家专用铁路也叫西苑铁路。有些人觉得很吃惊,皇家怎么弄铁路这玩艺儿?那是没认真思考过很多新奇特好玩艺儿,究竟该谁先玩。
请问世界上第一辆马车该给谁在用?第一辆自行车该给谁骑?第一辆汽车该啥人去坐?那么客运小火车也就顺理成章了.......
历史记载,光绪十二年,西苑三海 ,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在营建宫殿之时,西洋的现代科技产品引进到三海 ,仪銮殿安上了电灯,还有西洋的锅炉。与此同时,紫光阁铁路铺成,并开启火轮车。在宫廷禁苑行驶火轮车,真乃西苑三海内的特大“奇闻”,现代化进宫了。
恰好慈禧这会儿移居西苑中海仪銮殿,西苑铁路适时地派上了用场,她每天都要坐小火车观赏风景,往返于仪銮殿和北海镜清斋之间。每天仪仗庄严,靠太监拉着走的火车,让园林里好不快活。据说慈禧高兴了,小火车坐了十几年,李鸿章全国修铁路计划的事也就好办了。
法国定制的小火车以很便宜的价格就进贡给慈禧了,帝国主义也是生意人嘛,这一手法算不算通过李鸿章贿赂了慈禧呢。他们当然知道打开中国修建铁路的大门,何愁赚不到钱呢?修铁路的全进口模式,利润丰厚。这里一定有生意人看官,都知道老李肯定不会白干吧。那些老实巴交写历史的人哪里懂这些道理嘛。
很多人只知道清朝有个胡雪岩很有钱,那是左宗棠的钱袋子,主要玩金融的,却很少有人知道李鸿章的钱袋子盛宣怀,他是做实业的,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创办第一家私人图书馆、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创办红十字会……。胡雪岩用了三十年缔造的一切,李鸿章只用三天时间就让其彻底覆灭。蚕丝厂一战加挤兑风潮,大家记忆犹新。
为什么老百姓后来都鼓励孩子不要从政经商呢,其实和胡雪岩给后世留下的几句话有关,应该说恨死官场了吧。胡雪岩在临终前说了三句话:“第一,后人不要经商。第二,后人不要从政。第三,胡李不通婚”。
历史教会胡家后人,但是不一定让所有人领悟,覆辙终会重复。
历史写不客观了,就假了、就乏味了。当很多人歌颂李鸿章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甲午开战之前,北洋衙门和海军衙门的存款还有2000多万,比户部还多。丁汝昌要拿60万买速射炮,李鸿章都不同意,一定要北京户部出钱,连海军衙门的钱都不愿意用在海军上,如何不打败仗。李鸿章卸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时候,光是北洋的银库一处就给继任者还留下了九百万两白银的现金,只是李鸿章把这些钱视为自己和派系的私产不舍得用。
和胡雪岩齐名的富翁盛宣怀
在西南交大校史中,学校的诞生问题上,因为没有定位于铁路大发展的需要,所以便以官本位的思路大谈王文韶的重要,要么就是金达的重要,其实他们都未必有“西苑铁路”那么重要。假如清朝仅仅只有几条铁路的需要,那么北洋大学堂已经设置有铁路班就够用了,完全没必要再单独成立专门铁路学堂了。
1902年,时任工部左侍郎的盛宣怀
我始终都在想这个铁路学堂怎么不是当年大超哥盛宣怀推动成立的呢?当年兴办洋学更符合他的理想,他本人跟王文韶也熟。大清国能够和胡雪岩齐名的也就盛宣怀了。
盛宣怀这个人区别于胡雪岩更多的是兴办教育,认为国家欲图自强,筹设学堂、培育人才是关键。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
李鸿章麾下的洋务派干将
为啥笔者认为铁路学堂应该跟这个盛宣怀必有关联,还有个证据。在中国铁路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盛宣怀确实是个人物。有学者统计,清朝共修筑铁路9100公里,其中3962公里是外国人修筑并经营的,中国自筑的铁路5100公里(含政府筹款修筑的4465公里,商办铁路657公里),而盛宣怀督办筑成的路2254公里,占政府筹资修铁路的近一半。
话说回来,慈禧喜欢上火车了,对大清国的铁路发展的重要不言而喻了,那是人家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腐朽的清政府里反对洋务派的可恶至极,严重阻碍了清朝的发展,好像历史上有骂保守派的,也有斥责顽固派的,其实,洋务派走上为了捞自己的好处的道路,才是清朝没落原因。难道你不觉得这帮保守派都是拿死工资的感觉嘛,谁能赶上左公李公呢?
清朝晚期的巨富盛宣怀,花30万白银买官,结果一年后清朝没了
盛宣怀为了川汉铁路700万两白银以及处理铁路问题的失误,如同向“四川保路运动”大火里浇油,熊熊烈火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历史不是凭感觉的,只要人性在,就有血有肉生动了。看看保守派他们说了啥反对修铁路。最主要内容一是花钱,认为洋人就是拿铁路来挣钱,修铁路的所有设备材料都需要进口,影响大清的财政。二是认为铁路破坏农田及设施,污染物会对植物和粮食造成影响。三是认为铁路的运力加强,会对传统运输业造成破坏性影响,如马车驴车之类的众多就业者,怕下岗失业造成动荡。四是认为铁路修建破坏了龙脉,震动也影响祖宗陵寝,坏了大清的气数。
大概就是这些反对铁路的内容,给大家通俗讲了,各位看官自己认为呢......
好像“顽固派“也不是没道理的胡说八道吧。
也许大家认为第四条似乎最为迷信不靠谱,认为是神话,但是大家殊不知大清国还真的死在了修铁路上。
因为修铁路,各种资金的介入,加之大量借贷欠债,1911年清政府准备铁路收归国家统一管理之时, 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后变成四川的一场独立运动。
清朝的镇压那是要杀头的,但是仇恨也就越深,也会越义无反顾地决绝,
清政府从湖南、广东、陕西、甘肃、贵州、云南等省派兵前往四川增援。
但是,湖北新军 被调入川,却造成了武昌空虚,给武昌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历史书说: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和清政府的灭亡 。
他们还没站到推翻清政府的高度,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四川的一条铁路,改变了全国人民的未来命运。
所以说,清政府的测风水习俗是不是还蛮灵呢?铁路。
所以皇家紫光阁铁路在修建前也是必先测风水的,包括慈禧买来的锅炉啊该放在哪里,电灯该装在哪里都是算过的,而且深信不疑。
关于中国最早的铁路是这样的, 早在1865年,一位名叫杜兰德的英国人,就在北京宣武门外沿护城河铺设了一条长500米的铁路,只是还未来得及投入使用,便被清廷给拆了。 11年后,英美合谋擅自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结局也没比前者强多少。 当时,清政府既想阻挡外国势力的涌入,又不想得罪洋人,搜肠刮肚想出一个愚蠢至极的两全之策,甘当冤大头,自掏腰包,花28.5万两白银买下淞沪铁路,一拆了之。
我们看到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铁路工程输出的迫切性,一点也不输给洋务派积极性。由此看来三华里的 紫光阁铁路,真的是把赋闲还政的慈禧装进去了,高额的修建费用大量借债也把大清国都装进去了。所以这个紫光阁铁路对大清国的灭亡意义重大。但历史上很少提及这条铁路,据说八国联军毁了这条铁路,也有说张作霖把车厢弄到东北供自己使用。
再看看建言修铁路的洋务派认为 中国要赶紧修筑铁路,才能“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转运枪炮,朝发夕至”,拥有迅速集结全国兵力与物资的能力,“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不但内部的地方割据势力无法再存,外部来自俄国、日本的威胁也可以解除。
再看看宫里,皇家“西苑铁路”全线建成后,据说西太后每天都要乘坐一趟火车。 每天中午散朝后,西太后就回“瀛秀园”的海宴楼更换便服和进茶点。 尔后,领着光绪帝、后、嫔妃及王公大臣到“瀛秀园火车站”乘坐火轮车,入北海至静心斋吃午饭、吸鸦片、睡午觉。当时,慈禧、光绪乘坐的火车是黄绸窗帏,宗亲、外戚的车是红绸窗帏。
光绪从1889年,一直到1898年的时候,都是自己亲自处理政务,其中就有两个大事,一个就是甲午战争,一个就是戊戌变法,其实甲午战争的失败,归罪于李鸿章、归罪于太后也是很不准确,怪只怪皇上的能力不济啊。
纵观清末的局面,已经不是修不修铁路的问题了,想修不想修也得修,有没有钱也得修,如此铁路大发展, 交大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了。当时北洋大学堂的一个铁路班,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大发展的需要了,必须有专门的铁路学堂辅以发展需要。
科学技术的进入中国,对大清国的封建统治起了致命的作用,天赐皇权理论不堪一击,必然摇摇欲坠。
漫忆西南交通大学的诞生(三)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