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忆西南交通大学的诞生(一)
发布时间:
2019-10-30
来源:
印象重庆网
作者:
光头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将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号称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
我们不是都觉得自己是文化人吗,假如只能玩笑着回答,岂不是很游戏人生吗?
在交大缘分中假如你是真诚之心的热爱交大之人,此时内心的“我”才会放大,“交大”既是家园。从“自我”走向“家园”,心中才会有更多的大家,内心才会迸发无限的爱......甚至更多更大,这不就是人们说的胸怀嘛。就像一个个家庭的成员,各个都揣着私心,岂有不败家之理呢。
清末私塾
一个个家庭的成员,心中都是对家的热爱,终将万事兴旺。西南交大的历史,就是告诉我们交大的由来,你有没有兴趣了解它,其实也很容易衡量出你是不是把自己当这个家里的人了,就好像一个孩子不知道自己母亲出生在哪里,不知道父亲的一生都干了什么,谁会这样?多少得知道些吧?爱的越深才越会越想去了解,啥也不知道,怎么看都是个外人,你当别人傻吗?最可气那些口口声声说他是这个家里最有爱的孩子,还装着爱得要死要活的,还口号比谁都喊的响亮的,那就麻烦大了。
我不认为这么简单的道理会有谁不懂,你又不是目前涨价最快的那个.....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西南交大诞生在1896年你总该知道吧?
那是大清国,也叫大清帝国,
这时是大清国的晚年了,正在风雨飘摇垂死挣扎的时候。
为啥这么说?
因为在交大诞生前两年,孙文 于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 建立兴中会。
别跟我说,原来孙文就是孙中山,然后装的很惊讶哈。
交大诞生十四年多,1911年时,享年268岁的大清国就game over了,
因为1912开年一月一日,中山先生就是新中国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了。
很多人对我说:也有心想想看看校史,了解下西南交大的诞生记,就是看着枯燥乏味,看不进去。
别说,我试了试还真是看不下去。
就这个交大诞生,似乎有各种版本,编年史不像编年史,纪传体不像纪传体,混乱的结构如同搭建蹩脚的模型一样,难道准备把这个诞生搞得像“试管婴儿”?还是生产“机器人”呢?人为的搭建痕迹太重了。
交大历史开篇就写的这么让人倒胃口,请问:还怎么往下看呢?
还不如倒叙的好。
大家都是读过书的人,写的最臭的书莫过于此吧?看个开头就放下了。
我翻了翻各种写法描述,似乎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想把交大这个出生记写的高大上.......
所以才有渲染快要完蛋的大清国洋务运动的,要用洋人的发明的东西干洋人的,觉得很高明......
李鸿章
有歌颂递奏折批准建校直隶总督的,因为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位家臣的名字,就顺便把前任臣李鸿章讴歌半天的,吹个上天......
有歌颂在唐山开煤矿的老板工程师的远见卓识的......难道你们不知道那时候下井是多危险吗,那煤流淌着血啊,就是不谈那煤谁在赚白银呢。
光绪
还有歌颂那个三十八岁就驾崩的光绪皇帝的,小皇帝在25岁时开办铁路学堂的帖子上写个“该衙门知道”的,还朱批啥的,好像多大个事儿......
殊不知皇帝每天看一堆折子,上面基本就写这几个字吗?意思也就和圈阅没啥区别,相关部门去办吧。
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套礼品校史书里面,那叫一个印刷包装精美,可是写交大诞生,竟然说“祖国......对人才的渴求”,
++ 写的人真敢写,印的人真敢印,送的人真敢送。
难道你不知道清朝家天下吗?人家即不和你同祖也不和你同宗吗?哪来祖国这么大的政治词汇啊,祖国指的是什么百度一下嘛,看着让我差点呕吐了。
知道“祖国”这个词儿是谁发明的吗?
也许你们真用对了,正是大清帝国文人第一次发明了“祖国”这个词儿。
.......
光绪版《名贤集》
是,谁家孩子诞生都想参照圣人诞生,尽量天降吉祥的样子去写,
1896年不算太远啊,神化的了吗?毕竟不是三皇五帝时代对不?
真想问问,是不是这段诞生记是写传奇或者历史穿越剧呢.......
光绪帝出殡现场照片
我校诞生时
前两年 ,1894年9月17日12点50分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中国30年洋务运动的自强成果,就在这4个多小时中灰飞烟灭。
我校诞生 前一年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丧权辱国,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马关条约原件
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节奏。
哪一件事,不是天大的事儿?
大到,哪一件事都能写无数本书了,
交大绝非像交大很多历史书中那样,在风和日丽中诞生的,
甚至可以说诞生在血雨腥风之中.....
我校诞生后第二年,
1898光绪帝支持的戊戌变法,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被杀砍头,光绪皇帝被囚于瀛台。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关于戊戌变法,好好看看变法内容就知道,那整个是要了大清国的命,慈禧必然觉得光绪皇帝被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维新派忽悠了,对这位“聪明”老太太来说,那不仅仅是保守的问题,保大清王朝的命才是她保守的根源。
交大诞生后第三年,1899年义和团兴起,社会大乱。义和团战争是中国的苦难,使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交大诞生后第四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
......
你当然听说过“甲午战争”,悲壮而惨烈,但是你未必联想到,这就是西南交大诞生的同时代,这就是交大诞生的时代背景。
看到这些,西南交大是不是可以用“ 生于乱世 ”更恰当呢?真不是康乾盛世。
怎么一个个校史版本写诞生就冠冕堂皇了,完全奔着高大上的满清梦幻视觉去描绘了呢......
其实,我给你们个建议,交大生于乱世,励精图治的套路不是也挺好嘛。
没错,很多历史是后人带着自己的感情写的,离真实很远,同时也有人故意搅浑,毕竟满清后人不少,甚至变得扑朔迷离苦涩难懂,但是,历史毕竟是给后人看的,不是束之高阁的背景墙,不然就太无聊了。
义和团
历史是可以更真实,更合理,更有趣的,因为那就是昨天鲜活生命充满生机的生活和社会现实。
历史,究竟想不想让人知道呢?
袁世凯
交大究竟是怎么诞生来的呢,可不可以变得更真实呢?
高大上的人总是瞧不起普通人的文字,但是,假如那“高大上”只是为了堆砌一堆没人看没人信的文字,变成一堆堆无人问津的书山文海,再顺便还弄走一堆稿费,那就比普通人的野史龙门阵更低级了。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不流血是成功不了的,让我来当第一人”。谭嗣同的父亲是巡抚。
好的文字是给人看的,绝不是为了卖弄的。
...我写的交大峨嵋历史时就说过,我写的“史”都是属于野地里拉的“野屎“,权当大自然的一块有机肥好了,从不敢不想和高大上一起摆上书架的。很多人也激动的想看到图文成书,其实,我的文字你看了,你喜欢了,就是对作者的最大褒奖,况且,我还因此结交了那么多交大缘分的朋友呢。
为了成书上书架好呢?还是码字让人看到好呢?不言而喻。
有人说:你尽是口水化的东西,
回答:是个东西就好,您别当真,我写完了也忘了写了啥。
就一消遣也挺好,千万别当成书架经典来看哦。
西南交大诞生的时代背景,如此精彩甚至可以说波澜壮阔,很有意思,怎么就弄得个枯燥乏味沉沉的呢?不会是作弊文章吧......
清末铁路护卫队
铁路,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华夏大地上新生事物,是重要经济设施,受到长年军事化保护。看火车,几十年前还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事情呢。
那么发展它、经营它、维护它......自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又于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有了铁路,才有了铁路人才的需求。
接下来,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
漫忆西南交通大学的诞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