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么霸道的重庆(图说4)| 愉快的“房事”吊脚楼
发布时间:
2019-10-21
来源:
劲芝缘
作者:
光头章

人愉快了,一定会表现到脸上的,内心满足了就会洋溢出幸福。
如同一个碗水满了,会溢出来一样。
.......甚至和贫富无关。

重庆过去的建筑,几乎都是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吊脚楼,煞是好看。

很多人讲吊脚楼是土家族、苗族等等的传统建筑,传到重庆来了......
其实,这个建筑用传吗?
山城地形就决定了建筑形式,山城最容易获得的建筑材料也决定了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1937中国首都迁移到了重庆,因战争迁都是极其匆忙的,为了满足大量外来人员到来,吊脚楼快速的搭建形式也是最佳的选择。

现在人,见到吊脚楼都激动万分,可是退回到七八十年前,重庆几乎都是这种简陋便宜的建筑。

吊脚楼看着舒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全天然材料制造,所以和大自然是能够和谐成趣的。

过去两条大江上,尽是放木筏的,这为修建吊脚楼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吊脚楼所用的竹材,更是巴蜀大地最多的材料。

所有重庆人都知道,重庆地底下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所以地基是及其稳固的。

地质的稳固,让重庆人从未担心会有大的地质灾害,所以吊脚楼几根木棍撑着,外人看着觉得惊险万分,实则是重庆人满满的自信。

吊脚楼的材料不能千秋万代,所以吊脚楼也是有使用年限的,到了十年八年后,修修补补也就是每年都要例行的工作了。

但是过去这种吊脚楼匠人很多,加上山城人邻里关系不错,大家帮忙互相修修补补房子,捡捡瓦片,恰恰是增进邻里关系的好事。

有些人觉得吊脚楼不安全......
其实,大家都觉得不安全时,才会小心翼翼去对待,使其变得安全。

这也是过去火灾未必比现在多的原因,而且坠楼的也未必比现在多的原因......
大家都很注意安全了,才是真的安全。再说邻里关系好,谁会把孩子一个人放家里呢?......

吊脚楼吱吱咯咯的发出声响,甚至每一步都在咚咚作响,其实恰恰是提醒人们的最好警示声音......
这种声音又是自然声音的一部分,而非机械的频率噪音,所以是不需要忍受的。

吊脚楼毕竟是楼,所以也就有了审美价值,过去人们对亭台楼阁也是倍加赞赏的。吊脚楼的大长腿,是不是很美呢?

吊脚楼也可以修的很有气势,也可以修的面积很大,甚至楼层很多......

当然吊脚楼也可以修的非常简易.....

吊脚楼除了有竹木混结构,还有砖木混结构。

最重要的是人住在楼上,这样就远离南方地面湿气、水面湿气,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在南方的人,没必要迷恋四合院或者一楼大院之类的。潮气重,属阴,不利于健康,过去人们离开地面的阁楼方式,是道。

凡是因地制宜的地方,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的建筑......
也都会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景致房事,
否则就必然会像今天,走向千篇一律建筑,每座城市乡村都是一个模样,乏味。

重庆城市有2300年历史,所以吊脚楼也必然不是什么外来引进的先进文化,应该是它向外传播的文化形式。

吊脚楼建筑墙体材料多采用竹笆夹泥,中间是竹子,外边敷上泥巴.....

因为重庆冬天不是很冷,所以这种简易的墙体保暖性能够用。

白灰,具有杀虫作用,很好的保护了墙体,也阻挡了很多有害昆虫的骚扰。

重庆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由于空气潮湿,房间里面会很闷,容易结露,所以建筑的通风透气非常重要,所以不要小看这呲牙裂缝。

现在的山城建筑缺乏这些功能,所以变得没空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地步。
还有人为过去人担忧呢,其实现在人的房事才更加堪忧......空调病普遍。

木头和竹片之间有缝隙,不严密,竹墙有的还不抹泥巴,透风,隔音差,而且颤颤悠悠的......看似都是毛病里,藏着多少的情趣呢,藏着多少生命的科学呢......

过去自己亲手建设家园,虽然会很辛苦,但是也会更有成就感......
估计和有些DIY朋友自己装修一样吧。

背靠大山,面对江面,家家都是江景房,家家都有好风水,感觉一定很惬意。

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如今主城区吊脚楼越来越少,直到全部消失,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如果还想看印象中鳞次栉比的老重庆吊脚楼,未来只能去看照片和画作了。

重庆人的精神其实也在吊脚楼的建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诠释着房子是拿来住的.......

尽管过去也有很多的权贵,也开辟了不少平地,但是大家也都是建造些简单的居所。
很少有超级大院啊,包租婆啊,大宅门之类......

吊脚楼里的生活就像是集体式的生活,每家每户都没有秘密.......
因为房子不隔音,有些邻居家甚至还共用半截墙,大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隔壁说话听得一清二楚。
多好的邻里关系啊,你能想象会有多少有意思的房事,故事......
谁不耿直是藏不住的,你回家说悄悄话也不行哈,
重庆人必须耿直。
重庆,吊脚楼,建筑,所以,过去,都是,现在,其实,大家